中橫通車半世紀 84歲翁憶甘苦

 |2012.03.09
1492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中橫公路通車至今近五十二年,東段的懸崖峭壁是國際級美景;交通部公路總局昨天舉行《天命行腳—中橫半世紀》新書發表會,邀請參與築路的八十四歲陳精微憶當年,他說,很久才能返家一次,只能透過廣播點歌給妻女傳達思念,此外,在山上也常遇到蛇,最難忘的是探勘路線時,沿著山豬洞攻頂。

《天命行腳—中橫半世紀》由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李瑞宗撰寫,披露當年工程的重要文件與感人故事。公路總局表示,中橫公路於四十五年七月七日開工,四十九年五月九日完工,是戰後台灣最重大的交通建設,參與工程人員有一萬一千九百人。

陳精微表示,記得中橫公路開工後,往往要在山裡工作兩、三個月到半年才能下山一次,當時因蔬菜保存不易,伙食常是炒的花生和香腸,吃到火氣大而便祕,甚至長痣瘡,熱心的原住民還提供青草降火氣但無效。他擔心工作不保,忍痛到輪休時才下山治療,這算是他的中橫工程經歷中最痛苦的往事。

山中歲月和家人見面時間不多,陳精微記得他寫信到廣播電台點播歌曲給太太和兩歲的女兒,好心的主持人不但回信給他,還寫信告訴他太太歌曲的播放時間,四十八年元旦,一首兒歌讓他和妻女在空中相會。

陳精微表示,他二十八歲參加中橫公路路線探勘,他記得,每次探勘,都要在一座又一座的山間來來去去做測量,因山路陡峭,都請原住民帶路;因滿山的樹林,為了爬上山頂,常是沿著山豬洞爬到山的最頂端。

陳精微說,深山裡遇到蛇,是家常便飯,還要飽受不知名的蚊蟲叮咬,有時也會遇到無路可走,但天色已暗,就只能就地對月而眠。

中橫通車後,八十歲的蘇鶴壽參與將中橫公路的倍力橋改為鋼梁橋的工程,到現在有座鋼梁橋還保存,經歷九二一大地震仍不毀。蘇鶴壽表示,三年前他參加中橫健走時,還特地去看了鋼梁橋的橋墩,對自己當年參與工程的品質感到驕傲!

書中也記錄了八十七歲羅仕崑探勘中橫路線時的回憶,曾經連三個月餐餐吃炒花生、蘿蔔乾和小魚乾,他形容,「花生已軟掉、蘿蔔乾嚼不爛、小魚乾聞了想吐!」但工作人員仍苦中做樂,調侃自己吃的是三補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