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盡心知性以知天

黃光國(台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 |2012.03.07
2319觀看次
字級

為建立「儒家人文主義」的學術傳統,最近我正在撰寫一本題為《盡己與修養》的書。書中主張:先秦儒家諸子所講的修養,其核心理念,就是孟子所說的「盡心知性以知天」。在中國歷史上,許多儒家學者都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試圖詮釋孟子所講的這句話。我在寫作這本書的時候,正好在《人間福報》上看到兩則動人的小故事,很可以用來說明儒家修養的精神。

第一則故事的主角是台中女中學生陳瑋慈,一出生就少了半隻左手。

但身體殘障並沒有對她造成任何影響。瑋慈小學四年級時看到姐姐學鋼琴,也躍躍欲試,從爵士鋼琴入門。一路學到古典鋼琴,她最愛的曲子是〈夢中的婚禮〉,彈奏時,左手的小肌肉像隻「隱形的翅膀」,伴奏出美妙樂章,讓同儕、師長佩服不已。

最近,陳瑋慈也開始練習彈吉他。她用左撇子專用的吉他,右手按和弦、左手刷琴弦,克服身障的不便。教務主任王裕德說,瑋慈的體育成績也不錯,游泳是她的強項,除了球類運動,她在田徑場上的表現也不輸其他學生。

三年前,她一次基測就以四百零五分的高標,考上第一志願。入學後,陳瑋慈又考取語文資優班。她勇於嘗試,高一發現自己對化學、物理有興趣,高二轉到自然組,但發現自己仍喜歡社會組科系,高三又轉組回到社會組普通班。

陳瑋慈這次學測除了國文得十四級分,其餘四科都滿級分;她高中三年都沒有補習,上課專心、回家複習,每天十一點就寢,「壓力大就彈鋼琴!」

陳瑋慈個性開朗,要推甄台灣大學國際企業或會計系,也規畫未來報考公職。對於「莫之為而為,莫之致而致」的命運,陳瑋慈表現得非常灑脫。別人以婉惜的口吻問及她的殘障,她卻「樂天知命」地說:「沒有什麼不方便,也許因為不知道擁有雙手有多方便吧!」

另一則故事是廣西南寧市的「堅強哥」韋昌尚,現年三十九歲,年輕時與一般人一樣,會跑、會跳,二十四歲那年,打工拆除舊工棚時,不慎從三公尺高的台子上跌落下來,脊椎損傷,導致下肢癱瘓,從此無法站立。「那年春節我才領到結婚證書,結婚證書上的印章都還沒蓋,我就出事了……。」

婚姻沒有結果,再加上身體的殘障,韋昌尚的人生陷入谷底。他所有的時間都在床上度過,連洗澡都得在床上。二○一○年,別人說了一句話:「這傢伙完了」,讓韋昌尚大受刺激,決心奮發向上。只有國中學歷的他,用朋友送的電腦和村裡孩子借給他的電腦課本,在床上夜以繼日地充實電腦知識,學習家具和房屋設計,並透過網路宣傳自己設計的作品。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韋昌尚把設計才能發揮在日常生活上,設計張專屬木床,床的四隻腳分別裝上可三百六十度旋轉的輪子,他坐在床上,用兩根木棍撐地,可以如划槳般,前後左右靈活地移動木床。靠著這張床,他走出自己的小屋,享受久違的陽光,甚至可以打水、洗臉、擦身、掃地、做飯。

「在這之前,我沒有摸過電腦。」為了證明自己有用,韋昌尚學會了打字,有了自己的微博,部分村民按照他的設計,蓋起了漂亮的房子,廣東一些家具廠也透過網路和他取得聯繫,請他設計家具。

「我的媽媽今年七十二歲了,這些年都是她照顧我的。」由於作品收入不穩,韋昌尚和媽媽生活依然貧困,身體時時受病痛折磨,但他對未來仍充滿了希望和信心,「我想存錢買一台等級高一點的電腦,開網路商店,賣自己設計的東西,用行動證明自己是有用的。」

「莫非命也,順受其正」,當一個人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橫逆,都當做是「正命」而坦然面對,並盡力發揮潛能時,才知道上天是如何對待他。韋昌尚和陳瑋慈的故事,為「盡心知性以知天」作了最好的詮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