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進入老年社會,年紀一大,百病叢生,尤其是腦部病變引起的失智症,成了年老的痛。忘了過去美好,忘了親人印象,甚至忘了回家的路,忘了親情召喚。自己痛苦,家人折磨。
每個人大腦儲存量不同,與腦細胞多寡及神經細胞間的突觸發展有關。研究發現,當大腦退化到某個程度,知能存款高的人,還不致於發病;但知能存款不足的人,易出現失智症狀,因此,腦力訓練很重要。
大腦對經常運用的神經元會保存下來,愈用愈靈光;不停思考、動腦,對腦力提升很有幫助。就好比「條條大路通羅馬」,到達目的地的路徑很多,甲找到了一百條,乙發現五十條,隨著年紀老化,甲肯定比乙存留較多到達目的地的路徑。
美國有一項針對阿茲海默症的研究,號召修女參與長期追蹤,往生後解剖腦部,發現一位一百零四歲修女,大腦退化到某個程度,卻未發病。研究人員認為,修女不斷參與社會服務,不斷修持精進,知能存款存量高,較不易引發失智病症。
財富不只是金錢,人生應加強「知能存款」,求知識,勤服務,常修持;知能存款愈存愈多,年老後不致於「窮困」,也就不易失智,「存款」要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