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紐約時報報導,從莫斯科搭半小時火車,來到居民以勞工階級為主的魯柏西市,在邋遢的街巷裡逛一下,你就知道普亭為何幾乎一定拿下四日的總統大選。
下了火車,進入首都以外真正的今日俄國。這裡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十線道的高速公路。下了班,不是走向時髦的壽司店或咖啡屋,也不是快樂使用免費的Wi-Fi,而是在路邊攤抓一條油膩膩的香腸和一罐啤酒回家,路上還得小心那些大到跌得進小孩子的坑坑窪窪。
這些日子以來,鎮上沒幾人說日子還好。但是,問問鎮民和每天還算撐得過三餐的俄國其他地方,他們希望過好日子,卻更怕再過苦日子,而如果沒有普亭掌舵,就不能保證目前的日子可以維持。
靠養老金生活的六十歲女子魯蜜拉說,「生活不是維持現狀,就是退回可怕的一九九○年代。那時候沒有工作,什麼都沒有,店裡空空的,日子真難熬。」
全鎮十七萬二千居民,極少人對普亭有疑慮。他即使不利用民眾對重返苦日子的恐懼,他們也會投他。他們說,他至少知道選上要幹什麼。
普亭這次回鍋競選總統,最大的勝算在多數選民相信,只有他才能振興經濟,讓人民生活更好。但俄羅斯問題專家指出,選民可能期待太高。普亭在擔任總統和總理期間,俄羅斯經濟其實是在開倒車。
普亭自一九九九年中期開始主導俄羅斯經濟,他提出「創新經濟」的口號,希望把經濟重心由能源出口轉型為高科技創新工業,但由進出口數據來驗證他努力十二年的成績,普亭能夠復甦經濟的假像馬上被戳破。
俄羅斯屬於「資源依賴型」經濟,主要仰賴石油、天然氣、礦產、貴金屬和木材出口,雖然累積五千零五十億美元外匯存底,其實是拜油價上漲之賜。
普亭非但未能讓經濟更多元化,反而更加仰賴原料出口,一九九九年普亭初次代理總理時,能源和礦產占俄羅斯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點九,而去年高達百分之六十九點二。同時,以知識為基礎的出口項目則在萎縮,例如設備和機器所占出口比率由百分之十點降至百分之四點五。
這些數據顯示,俄羅斯的經濟實際上不進反退。選民只看到靠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所營造的經濟假象。
敏感的企業已嗅到普亭執政的風險而紛紛出走,資料顯示,去年第四季私人企業掀起外移潮,外移資產達三百七十八億美元,直逼前三季總和四百六十四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