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寶箱】 是寵物,也是醫生

黃建勳 |2012.03.02
1557觀看次
字級

研究報告發現,當人與動物互動時,有許多人們意想不到的療癒能力。研究人員並不清楚,為何動物對許多身心障礙,或醫療需求的患者有如此助益,但太多的臨床實例,讓人不能漠視這樣的結果。

根據專家研究,常與動物保持親密接觸,對病人生理和心理都有一定的幫助。長期與動物接觸的病人,血壓、膽固醇及罹患心臟病的機會,都比沒有接觸的病人低。動物也能幫助病人紓緩壓力、放鬆自己、減少生病的機會。

動物的訪問活動,在國外相當普遍,包括拜訪受刑人、心智不健全的兒童,或以動物協助自閉症小孩,甚至帶動物去拜訪末期患者,讓病患受動物相伴、親舔、安慰。

騎馬治療,對腦性痲痺及先天性肌肉萎縮的病患,有非常好的復健效果,瑞士保險公司甚至給付相關的費用。馬術治療對兒童口吃或語言問題,也有莫大幫助。

根據「台灣動物輔助活動及治療協會」的報導,台北護理之家有位臥病爺爺,自從狗醫生探訪後,每晚看著他與狗醫生合照入睡,成了他的習慣;一位原本內向害羞、腿部肌肉無力的五歲小女孩,在狗醫生帶領下,踏出生平第一步;崇愛發展中心一位自閉青年,對人不理不睬,但見到狗醫生,立刻抓起畫筆畫出狗醫生畫像,表達內心善意。

國內也有「狗醫生」到長照機構拜訪,帶給住民莫大快樂。狗醫生的服務內容包括「陪伴」、「復健治療」。增加老人被關懷的機會,也配合復健師的療程設計,利用丟球、梳毛、撫摸狗兒、牽狗散步等活動,協助患者復健,甚至利用狗兒為話題與服務對象對話,加強其口語運用、追溯記憶等心智活動的練習。

雖然早在幾個世紀前,人類就知道動物會讓人心情愉悅。但到近代「動物支持療法」才從過去被嘲諷、質疑,成為現代科學家競相研究的主題。

歐美國家已有一種新的意識,認為動物對於人,不再是肉品的提供,而是生活中的好夥伴;動物不僅有感情,甚至有人類缺乏的療癒能力。我們該想想:「動物是我們的朋友,不是我們的食物」。

(作者為台大雲林分院安寧病房主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