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黃帝像 3月來台供奉
大陸陜西省製作的軒轅黃帝像,將於三月二十日迎請來台灣供奉,這座聖像是以山東武梁祠石刻黃帝像為藍本,並參照黃帝陵軒轅廟石刻黃帝像設計製作而成。距今一千八百多年的山東武梁祠石刻黃帝像,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軒轅黃帝像。
位於陜西省黃陵縣橋山山巔的黃帝陵,被譽為「中華第一陵」,自唐代宗大歷五年(西元七七○年)建廟祭祀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的場所。黃帝陵軒轅廟曾供奉過軒轅黃帝靈位、畫像、塑像、石刻像等雕像,都是以山東武梁祠的石刻黃帝像為藍本,進一步創作而成。
有聲聖經 逾50億人受惠
據統計,全球有近三十億人沒聽聞過福音,而多達九億人是文盲。總部設在美國的全球最大有聲版聖經事工(簡稱FCBH),預計在二○一六年前,完成二千種語言版本,至今已完成五百六十多種語言的版本,逾五十億人受惠。
有鑑於落後地區沒有電力供應,FCBH特別製作「太陽能」和「人力」兩種發電的有聲播勝聖經放機Proclaimer;電子版聖經有MP3、iPhone app和Android app,民眾可上網下載。FCBH在美推動「聖經聆聽」運動,逾六萬間教會參加。(觀閎)
教牧看祭祖研討會 台北舉行
台灣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簡稱華神),今天舉辦跨宗派「從教牧看祭祖─當清明節遇見復活節」研討會,協助教牧人員和長老執事,從聖經神學、華人教會歷史以及各教派牧者不同案例的經驗分享,尋求宣教突破契機。長老教會、聖教會、浸信會、貴格會教會等牧師代表,以及香港宣道神學院院長應邀與會。
華神研發部部長吳獻章指出,信仰意義不變,但因應不同地區、時代要有彈性,例如藉獻花、敬祖禮儀,運用Powerpoint或祖先的相片作追思、紀念祖先,如此聚會模式值得參考、省思。(觀欽)
規範清真食品標準 開會研討
為規範清真食品市場、促進清真食品貿易,全球伊斯蘭國家聯合舉辦「制定清真食品統一標準」國際會議,日前在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得舉行。
在會上,沙國食品藥品局局長穆哈默德博士表示,該國每年自一百五十多個國家進口食品,對食品是否符合清真標準特別關注;目前清真標準包括屠宰方式、禁含豬肉製品與酒精等,還有生產、加工、流通科技,如生物技術、奈米技術及添加劑等。
伊斯蘭商工會主席薩利赫指出:二○一○年穆斯林人口達十六億,國際清真食品交易額多達六千四百億美元(約新台幣十九兆二千億元)。
(觀訊)
尼日國家清真寺 獲贈中國圖書
為紀念中國與尼日建交四十年,中國駐尼日大使館文化處,日前向尼國國家清真寺圖書館捐贈五百餘冊有關中國傳統文化、宗教現狀和國家政策的書籍、光碟等多媒體設備,由尼日國家清真寺主席阿布巴卡爾代表接受。
尼日是非洲文明古國,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發達的文化,被譽為「非洲文化搖籃」,與中國在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交流頻繁,成效卓著。
尼日是非洲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穆斯林主要聚居在北部,並推行伊斯蘭教法律,南部以基督徒占多數,常引發種族、宗教衝突。(觀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