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珠寶商人,把珍珠運到鄭國叫賣。他為了招攬生意,別出心裁製作了一些盛放珍珠的匣子;匣子選用上等木料製造,設計美觀;匣子外面雕上了精緻的玫瑰花,四邊鑲上閃亮珠玉,周圍加上翡翠;還把匣子薰得香噴噴,人見人愛。
果然,很快就圍滿了觀看的人,珠寶商暗自高興。他想聽聽周圍的人對珍珠的評論,以便開價。怎知聽來聽去,全在讚美匣子,匣子裡的珍珠根本無法引起注意。珠寶商心急了,大聲叫賣,但觀者問的卻都是匣子的價錢,有些人寧願高價買匣子,把珍珠退還。人們把這則故事引申為「買櫝還珠」,譬喻「取捨失當」。
其實人的作為,常本末倒置,講究行銷包裝的現代,更是不勝枚舉。例如禮盒,內容不怎樣,包裝卻層層疊疊,豪華高貴。許多廣告,抽獎、贈品比介紹的產品還多。更多商品賣的不是品質,而是賣相。
人生經營也是如此,不強調學識、品德,只注重外貌、表相。甜言蜜語,逢迎阿諛,鮮少真心誠意。就像珠寶商人,賣的是珍珠,卻想用匣子吸引顧客,但重點放錯了,為自己帶來困擾;本末倒置原本就是一著錯棋,怎能致勝?
(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