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我們賣新菜色,贈送的是濃濃的人情味!」以菁寮、墨林、後三里整合而成的「無米樂幸福農村聯盟」,去年度由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推動在地文化資產活化,以農村內閒置宅院打造成立「稻稻來」示範點,農村媽媽利用自種食材,將農村菜肴精緻化,昨發表新菜色,邀民眾來做客,體驗「庄腳人」熱情。
專案輔導人謝明穎說,由三里十五位農村媽媽組合而成的服務團隊,花了三個多月,以鄰里內自種的當季蔬果為食材,研發新餐點。
七十八歲的李錦春圍著阿嬤花布圍裙,她笑說,在家煮了幾十年的菜,這次重新當學生學設計菜單和擺盤,「煮好菜讓大家吃,我很開心。」。
謝明穎說,「稻稻來」內有許多居民捐出的古早農村用品,周一至周五開放遊客自由參觀公共空間,並有奉茶,周六、日兩天才提供餐飲服務。
「稻稻來,諧音閩南語就是『慢慢來』啦!」三里里長笑說,農村特色就是步調緩慢,未來計畫將里聯合辦公處設在此處,成為居民情感交流中心,以及遊客的歇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