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早期為前國民大會議場的中山樓,及產權原屬軍方的青營區,即將改頭換面。歷經幾次土地使用規畫引發爭議後,將規畫BOT委商開發,作為國際級會議中心與環境教育訓練場所,讓土地活化使用,民眾可付費在中山樓住宿、用餐、泡溫泉。草案已送行政院審核,預計今、明兩年間進行開發許可內容審查與營運招商作業。
據營建署「陽明山中山樓暨周邊區域整體規畫案」,開發案發展定位為整合自然環境及人文歷史資源的環境教育園區,提供環境教育、會議研習、生態休閒遊憩及住宿餐飲等複合機能,規畫案指出,中山樓會變身一個品牌以博物館經營方式思考,整個園區規畫三大區塊。
其中最精華的人文活化區,位於中山樓、國建館、圓講堂區域,將作人文展示、環境教育研習、國際會議和配套的商務型住宿設施、餐飲等功能。環境教育發展區,位於原青幹訓班區域內,作為靜態式環境教育空間,提供環境教育會議研習、研習住宿、管理中心之用。環境教育體驗區包含青的松柏村等區域,以園區內特殊地質溫泉與自然生態等環境特色,提供戶外教學。
依據營建署規畫,第一期已於今年委由專業單位完成全區規畫構想方案,將在今年內提送國家公園開發許可審議,並擬定後續營運計畫。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詹德樞說,中山樓與青蝯營區規畫案已送至行政院,保存中山樓文化史蹟與國家公園自然生態保育。經建會指出,該會已在徵詢各部會對於此案的意見。相關人士指出,預定今年年中以後情勢才會明朗,由於經營方式牽涉整體方向,若國家預算許可,將朝國家公園自行經營管理方式,若公務預算不許可,將朝委外經營方式。
立委丁守中表示,中山樓是歷史建築,贊成變身成環境教育園地,但反對大規模開發或成為大飯店,全案應在有限開發利用的原則下,小量體執行,利用這些機制有效保養中山樓,維持建築舊觀。
不過,立委薛凌表示,這項開發案涉及百億商機,將是國家公園境內規模最大的BOT開發案,涉及商業利益與回饋。她說,國家公園地境內不適合作商業開發,主張中山樓園區應整理成全民共享的公用區域,而非委商營利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