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屏東外海小琉球潮間帶生態多元豐富,今年農曆春節期間,當地民宿業者首度發現一向只漂浮在熱帶地區的新紀錄種—「大西洋海神海蛞蝓」(Glaucs atlanticus)。深藍和銀白搭配的鮮豔色彩,外型就如同小飛機,幸運看到的遊客紛紛驚呼:「美得像外太空的生物」。
三對對稱突起的腕狀構造,彷彿伸展的翅膀、深藍修長的尾巴好比優雅的機尾,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助理教授羅柳墀研究團隊在大年初二時,接獲小琉球民宿業者王添正的「快報」,發現五十多隻從大西洋「漂流來台」的大西洋海神海蛞蝓,且數隻生殖器「抱卵」,讓研究團隊大為振奮。
羅柳墀說,「大西洋海神」最早在一九七七年歐洲學者已發表,因希臘神話中的海神Gaucus,吃了神奇的草得到永生,但雙手卻長出魚鰭,雙腳蛻變為尾巴,就像這隻海蛞蝓,因此得名。但過去只出現在泛熱帶地區如墨西哥灣、澳洲沿岸,東南亞國家從來不曾出現過,第一次在亞洲出現,深具研究價值。
大西洋海蛞蝓身長可達六公分,屬於漂流性物種,以水螅、水母等腔腸動物為食,尤其偏愛含有劇毒的「僧帽水母」。羅柳墀表示,「海神」正好是「僧帽」的天敵,可以克制水母過度繁衍。
羅柳墀表示,這次海神隨海潮漂流到太平洋,可能和全球暖化海水溫度上升、族群向北方擴散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