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事業蒸蒸日上的社交網站龍頭臉書(Facebook),即將在美國華爾街掛牌上市,薪酬高達三千萬美元的營運長桑德柏格(Sheryl Sandberg)加入團隊正好三年,用戶從六千萬增加到八億,廣告收入從不足三億美元到三十八億美元,《紐約時報》因此讚她,「桑德伯格是祖克伯最具有價值的朋友」。
可以想見桑德伯格的價值,她自己也沒有想到會從政治圈跨足商業圈,既要擔任家長的監管角色,又需要心甘情願地當二手。兩個決策人性情大不同,桑德伯格注重效率及盈利;而祖克伯散發工程師文化,關注用戶體驗,並不急著賺錢,甚至將廣告比作「收買靈魂的魔鬼」。
兩人謀合的確不易,「我感覺到一個奇蹟在等,必需走馬上任。我喜歡變化,敢於擁抱變化。」在桑德伯格眼中,惟一比變化更糟糕的事情是缺少變化。
一到Facebook,她就意識到公司的走向取決於這些人的工作,對那些先來者表示尊敬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除了迅速地打開工作局面,桑德伯格還明晰了公司盈利模式,設計社交化廣告,放在頁面上右邊框並不起眼的位置,顯示好友對某個廣告的喜好和具體評價,用戶對廣告印象加深,播效果也大大增強。經過三年磨合,兩位夥伴默契已佳,一周兩次進行推心置腹會議。
被喻為「華盛頓的政治動物」的她一九六九年出生於華盛頓的中產家庭,父親當眼科醫生,母親教授英語,她在哈佛大學主修經濟學,集才智、社交和政治頭腦於一身。
一九九一年,因成績優異被經濟學家勞倫斯‧薩默斯看中,成為其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桑德伯格在組織大型會議時,所有名字牌、食品和日程都安排得井井有條,這份特質,使一九九五年出任柯林頓政府財政副部長的薩默斯邀請其出任辦公廳主任,少年更加得志。
薩默斯四年任期結束,桑德伯格前程咨詢的第一個對象是當時擔任Google首席執行官的施密特,施密特建議她去機會更多的網際網路公司,於是,她來到Google負責廣告銷售,被埋藏的商業才能一發不可收拾。
從Google到Facebook,網際網路的魅力使桑德伯格迷戀不已。當恩師薩默斯重返白宮擔任歐巴馬政府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而再次邀約桑德伯格加盟,令她婉言拒絕,決定與祖克伯格一起共事來改變這個世界,「這是一件愉快的事」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