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一向被形容成戰場,雖不至你死我活,卻是優勝劣敗;誰的力量大,誰就勝算大,雖非絕對,卻是相對。當然力量要用對,否則著力點不對,用憨力,白費工。
想要借力使力,當然自己先要有實力,自己有力量才能制伏對手。充實自己是蓄集力量的不二法門,力量不只是硬梆梆的力氣,力量包括硬實力與軟實力,尤其近代人對爭戰厭惡,軟實力才是競爭的王道。
創造力、說服力、魅力都是軟實力,一個偶像藝人,可凝聚成千上萬的粉絲,這就是軟實力。偶像並非只靠俊美的外表,也要有服人的內涵。
還有一種訣竅,借力使力可省力,也許用七分力氣,就有十分效果;借力使力,可利用自己的長處,也可利用對手的短缺。
歐巴馬競選總統時,曾打擊對手說:麥侃參議員一直強調我不懂外交政策,沒錯,我不懂。我不懂他為什麼贊成侵略跟九一一根本無關的伊拉克。
一九八四年時,七十三歲的雷根總統與五十六歲的孟岱爾辯論,記者質詢七十三歲是否適任總統職位,雷根假裝嚴肅地說:這次選舉我不討論年齡。因為我覺得凸顯對手的青澀和沒經驗,是很沒品的事。這些都是借力使力,凸顯對手短處的例子。
(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