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九十八年度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顯示,全台零至四歲嬰幼兒中,每四個寶寶就有一名曾因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就診,秋冬季節更是嚴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高彬強調,嬰幼兒健康照護應從日常生活中落實,洗手是遠離病原的第一道防線。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最近針對五百二十三名家有零至三歲幼兒的家長進行洗手認知行為調查,發現超過七成家長知道正確洗手的重要性,卻很難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例如,兩成三家長以為做完家事沾過水手已乾淨,不用洗手,其實做家事接觸抹布等物品,反而更髒。
衛生署建議從外面進來要洗手至少四十秒才能抱小孩。但調查顯示,高達九成七的家長坦言,從未達到這個標準;四成四家長只洗十到二十秒。
如何正確洗手?黃高彬表示,光靠清水、肥皂、洗手乳,只能去除手部髒汙,達不到殺菌效果。建議家長多準備含有「乙醇」成分的乾洗手液,隨時幫自己跟小朋友清潔雙手,也可用來清潔話筒,有效殺菌。
研究也顯示,公用電話聽筒、公車把手上的病菌數量超過百萬,是最恐怖的病菌窩;其次是公用電腦,鍵盤;超市推車及購物籃上的病菌也多得嚇人。
黃高彬指出,捷運公車扶手握把、公用電話、賣場推車和購物籃,都是病菌藏身之處,只要抵抗力差,就容易感染病菌,民眾不可不慎,更不要讓孩童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