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導演艾米爾.庫斯杜力卡( Emir Kusturica)獲獎功力至今全世界還找不到第二人,獲過兩次威尼斯、一次柏林、三次坎城棕櫚獎。
一九五四年出生於塞拉耶佛的庫斯杜力卡其父如同其他上百萬的南斯拉人一般,放棄了自己的信仰而向共產主義低頭,身為獨子的他卻選擇當一名導演來譴責共產主義。作品《爸爸出差時》處理二次大戰後南斯拉夫最大政治禁忌,彰顯出捷克電影美學新浪潮,《流浪者之歌》則為歐洲受迫害的少數民族發聲,在東歐共產主義崩解與民族主義運動興起的背景之下,庫斯杜力卡執意發展出某種跨越國族的走向。
因《地下社會》備受譏評,使庫斯杜力卡處理政治題材愈形謹慎,興趣不復以往,因此,在《黑貓,白貓》與《巴爾幹龐克》中,只有間接的影射。前者是以南斯拉夫遭經濟制裁為背景的幻想故事,後者則是庫斯杜力卡的樂團一場巡迴演出的半紀錄片,對發生中的歷史僅輕描淡寫地帶過。
影評人戈蘭.戈席克針對這位塞爾維亞影響力極大的導演近日所撰寫的第一本英語專書提到,庫斯杜力卡在並未悖離其影片描繪的困苦環境價值之下,成功地傳達生命喜樂。這風格適用於他所有的作品,但在最後兩部影片:《黑貓,白貓》與《巴爾幹龐克》中,似乎蘊生出某種特殊的能量。
對魔幻的偏好也是庫斯杜力卡的一項註冊商標,在《流浪者之歌》與《黑貓,白貓》中尤其明顯。
基於文化特殊性,巴爾幹式享樂經驗、以及現存的吉普賽主題的電影等脈絡都掌握極為精準,庫斯杜力卡執導多年來,音樂搭檔「無煙樂團」和他合作無間,使他跨行玩音樂的大小事,也成長南斯拉夫的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