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大陸第一本探討家族企業發展、傳承的報告書,昨天在北京公布。香港李錦記集團董事局主席、第四代的李惠森現身說法,直指「富不過三代」一直是企業面臨的問題,第一代創、第二代守、第三代敗;十年前,他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經過家族成員討論後,二○○三年決定成立「家族委員會」,並訂定「家族憲法」章程。
李惠森說,他們的「家族憲法」就是在「治未病」。很多家族經營企業經營得有聲有色,卻忘了經營家族,導致家族一內訌,問題就非常嚴重。提出「治未病」,就是在問題發生之前趕快解決,「不能等到兄弟吵架才想去解決」。
李錦記的企業家族發展,反映了多數中國企業的生命現象。
大陸全國工商聯、工商總局耗時一年多,透過普查獲得龐大數據,再以十八家優秀家族企業個案,全面探討家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報告」希望改變政府與社會長久以來對家族企業的誤解,讓更多人認識家族企業對勞工就業、社會穩定與現代化管理的貢獻,認識家族企業並不是落後、保守的代名詞。
在發表會上,課題研究組副組長趙茲指出,家族企業的共同問題都是發展與傳承,如何創新與綿延,許多台資企業也面臨相同的問題,值得借鏡。
報告中指出,全世界前五百大企業有三分之一是家族企業,例如美國沃爾瑪、福特;韓國三星;香港李嘉誠;台灣的國泰人壽、台塑集團等。
李錦記創業一百二十三年,傳承到第四代。從醬油起家的李錦記,事業遍布世界,素有「亞洲第一食品品牌」稱謂。但李錦記數十年來也面臨家族內鬥、爭奪股權、兄弟反目、分割分裂的痛楚。在發表會中,李錦記的第四代李惠森說,他們李家是透過家族憲法、家族委員會,來維繫家族的傳承及和諧。
李惠森說,家族委員會一年只開四次會,每次四天,不討論業務,只在相互溝通,分享生活、學習經驗、壓力來源,儘可能創造歡樂的氛圍,並構思未來發展。
他們的家族有硬體的憲法,也有傳遞軟體的文化與價值觀。家族憲法規定,第五代要在外面工作三至五年才能加入公司,做得不好一樣開除,家族成員沒有免死金牌,跟一般人一樣。軟的部分則在傳遞中華文化的美德。
目前家族委員會成員有二十六人,一般決定,半數以上通過即可,但要修改「憲法」,要四分之三以上人數才可以。
李惠森透露。李錦記還有比「中國更傳統」的不成文規定:不准太晚結婚、不准有婚外情(包二奶)、不准離婚,誰違法就要離開家族委員會。李惠森認為,家族企業中的個人要站在家族立場和高度去看事情,才能幫助家族延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