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領導俄羅斯十二年的俄國總理普亭,執政期間一向是「我說了算」,但在這個網路時代,他得學習適應「人民說了才算」。在距下屆總統大選不到九十天之際,全國各地六十多個城市出現大規模示威,顯然是衝著普亭而來,五萬示威群眾甚至逼近克里姆林宮,讓這位準備捲土重來再選總統的強勢領袖也為之震驚。
抗議事件以來普亭尚未公開露面,只透過發言人表示會繼續傾聽,發言人極力顯現普亭有接受批評的雅量。
但普亭到底會如何「傾聽」,卻令人質疑。是真正走入人群,還是繼續高高在上?或者是只是玩弄親民手腕,企圖讓大事化小,目的只在拖過總統大選,再啟十二年普亭時代?
普亭習慣唯我獨尊,在馬拉松式記者會上,記者往往只有「聽訓」的份,對於抱持不同意見的人,他不是冷嘲熱諷,就是直接開罵。
在他執政期間,當局對反對派的示威活動多所限制,讓反對派難成氣候。
普亭在二○○○到二○○八年擔任總統,由於規定只能連任一次,於是把親信麥維德夫推上總統大位,自己退居總理,但實際上大權在握。這次決定再度出馬競選總統,九月間在團結俄羅斯黨大會宣布,現任總統麥維德夫當然只得「讓賢」,這樣的安排把國家玩弄於股掌,已經引起各界反感。
獨立民意調查機構Levada中心調查顯示,在九月底,有百分之四十二的民眾準備支持普亭再任總統,但事隔兩個月,支持率已跌至百分之三十一。
而十二月四日國會大選讓普亭的形象再受打擊,團結俄羅斯黨不但席次大減,而且是靠選舉舞弊支撐,因而掀起蘇聯瓦解以來俄羅斯規模最大的抗議活動。
改變的跡象已經出現,當局並未鎮壓示威,顯示普亭如果不是開始在聆聽民眾的聲音,就是憂心自己的權力基礎削弱。但如果他跟以往一樣壓制異議,只會招致國際批評和國內更強烈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