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良!」老師在班上點名,喊了好幾聲,第一排有個又瘦又小的男生才恍然大悟,原來,老師喊的是他的名字!第一天上學的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姓「楊」,名「志良」,因為從出生起,大家都只叫他「阿良」!這個憨憨的小男孩從來也沒想過,幾十年後,他竟然當上了中華民國衛生署署長,楊志良這個名字家喻戶曉,經常上報呢!
阿良小時候,台灣普遍貧窮,他們家也不例外。沒有什麼娛樂的他,因為家住在鐵路旁,「看火車」就是他每天最開心的事。那時的火車是燒煤的,總是拖著長長的黑煙,不過,巨大的火車聲勢浩大、勇往直前,讓阿良非常著迷,在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剛上小學時,阿良的成績常常是班上倒數第一名,他不但不自暴自棄,反而有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個性。雖然字寫得歪歪扭扭,也常常寫錯字,但是被媽媽責罵的時候,他居然口氣不小的說:「字寫得不好有什麼關係,以後叫別人幫我寫!」沒想到長大之後,果真有祕書幫他抄寫,處理文書工作。
雖然課業成績不好,懂事的他卻能體會到媽媽的辛苦,經常幫忙做家事,掃地、跑腿買東西、劈柴、生火、養雞,樣樣難不倒他。
升上高年級之後,阿良好像忽然開竅了。原本連九九乘法表也不會背,而被老師留校察看的他,成績突飛猛進。當時讀初中得先通過聯考,他竟然考上了大家夢寐以求的第一志願——建國中學!
阿良愈來愈有自信。有一回,大家爭辯著「毛豆是不是黃豆?」阿良從小就對植物很好奇,曾經親手種過黃豆,看過黃豆的生長過程,當然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十分清楚。雖然大家都不相信,他還是堅持到底:「毛豆就是未成熟的黃豆!」一點也不動搖。
這種「做自己」的風格,是楊志良一生的標記,不管是做教授、管理醫院或是擔任衛生署長,他總是正直勇敢,不因為群眾壓力而放棄自己的信念。「可以這樣,都因為已先認真思考,有了全盤的了解與判斷」,楊志良很認真的說:「就算大家都說黃豆不是毛豆,我也得堅持真相,因為毛豆的確就是黃豆啊!」
除了勇於任事、率真敢言,從貧窮中長大的楊志良,雖然在學校或在政府裡的官位很大,卻從不在乎大眾的眼光,照樣騎摩托車、搭捷運,不追求華麗的名牌,也不虛榮奢侈,一直堅持自己簡樸的生活風格。就像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勉勵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畢業生說:「生命苦短,不要浪費時間,去活成別人!」楊志良就是這樣,不管別人怎麼說,就是要活出真正的自己!
(本文與《未來少年》十二月號同步刊登)
楊志良小檔案:
一九四六年生,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個性鮮明,說話率直,即使擔任衛生署長時,也不改快人快語的作風。曾是台大公衛所破格任用的最年輕所長,也曾是經營績效卓佳的醫院管理者。他規畫、推動、監督、改革全民健保,以實踐社會公益為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