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士林第二分會會長的劉秀琴,出身於佛教家庭,婆婆、父母親都是佛光山信徒,因母親往生在佛光山道場舉辦法事,那是劉秀琴第一次聽到梵唄,被梵唄攝受因此進入佛門。後來婆婆往生,隨順因緣也在佛光山道場舉辦法事,之後,劉秀琴開始參與佛光會事務,先後擔任祕書、會長等職,「百萬心經入法身」活動開始後,她參與過六次共修抄經法會,每次都感殊勝,最近士林禪淨中心舉行佛光會新會員講習,她也促成新會員把握「百萬心經」的難得因緣,趕緊請經抄寫。
在學佛前,劉秀琴就曾研讀《心經》,當時遍找各家意解,理解經句字面含義,參與佛光會務後,她感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念,早晚誦經體悟,隨著生活的實踐,每次都對《心經》法句有不同感受,比方事物繁雜時對「空有」體悟很多,身體較不舒爽時就對「五蘊」很有體會。
劉秀琴認為,寫經、誦經對修行助益很大,其功德在隨著經句的抄寫、誦持,信者會對念頭有所感受,而後能反省、懺悔,升起恭敬與慈悲心,因為寧靜,自能清淨,清楚明白後智慧自開。她說,工商社會每人都很忙碌,如何「事忙」而「心不忙」,就在《心經》內所提示的「清淨」與「寧靜」之道,也就是星雲大師所說的「有佛法就有辦法」,這不是「求」佛給你辦法,而是寧靜後找到的「自性清淨」,懂得取捨放下且無罣礙的「辦法」。
劉秀琴感受最深的法句是「觀自在」:學佛、修行,不僅僅是嚴肅的修行,而是在思想、行為上不為「法執」,體會「自在」含義,且從傳統的誦經、拜佛、修行,「求佛」的宗教,轉變到充實自己「給人」的宗教,劉秀琴發願,下輩子還要更早一點學習這叫人日日歡喜的妙音法語。
邀請您與佛同行,詳情請洽佛光山寺(○七)六五六一九二一轉一二一二至一二一九,或佛光山各地別分院www.fg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