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當紅 諾貝爾醫學獎 3人得獎

 |2011.10.04
178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二○一一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昨天揭曉,諾貝爾委員會宣布,美國科學家比尤特勒、盧森堡的霍夫曼以及加拿大的史坦曼三人,因在免疫系統方面的傑出成就,共享這項殊榮。其中史坦曼已於上月三十日因癌症過世。

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美國的比尤特勒、盧森堡出生的科學家霍夫曼因為研究先天免疫系統貢獻卓越,共同獲得了今年醫學獎一半的獎金:七十萬美元。加拿大的史坦曼則因為在研究後天免疫上的貢獻,得到另一半的獎金。

諾貝爾委員會說,這三位得獎人的研究不但讓大家知道人體遭到病菌或是微生物入侵以後,免疫系統是怎麼啟動的,同時也讓大家了解了疾病的機制。因為他們的研究,人類在預防和治療「感染、癌症和發炎」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

比尤特勒,一九七六年畢業於聖地牙哥加州大學,一九八一年獲芝加哥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一九八三至一九八五年在洛克菲勒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一九八五年成為助理教授,於一九九○及一九九六年分別被委任為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副教授和教授,二○○○年為加州拉霍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教授,並於二○○七年被委任為遺傳學學系主任,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及醫學研究院院士。

霍夫曼大學主攻生物學與化學,一九六九年獲得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生物學博士。一九七三到七四年在德國馬堡大學生理化學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之後曾經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一九七八到二○○五年出任該中心「昆蟲之免疫反應與發展」部門主任。霍夫曼曾經在多所法國與國際委員會任職,也是法國國家科學院、德國科學院等各大學院的會員,專攻昆蟲研究,並且解開了果蠅先天免疫力的秘密。

史坦曼在一九七三年提出了樹突狀細胞的概念,也因為對樹突狀細胞的研究獲得一系列獎項,史坦曼這次因為發現樹突狀細胞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他是美國醫學會和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會員。

諾貝爾醫學獎獎金為一千萬瑞典克朗(一百五十萬美元)。去年得主是「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茲(Robert G. Edwards)。

自一九○一年起,諾貝爾委員會已頒發過一百零一次生理學或醫學獎。最年輕的得主為一九二三年的班廷(Frederick G. Banting),當時他才三十二歲,而最年長的得主為勞斯(Peyton Rous)以高齡八十七歲於一九六六年獲獎。

先前未定日期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已確定在六日揭曉。


小檔案-- 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史坦曼(Ralph M. Steinman)
出生日:1943年1月14日
國籍:加拿大
曾任: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細胞生理學和免疫學實驗室教授兼高級醫師
獲獎:阿爾伯特.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2007)、蓋爾德納基金會國際獎(2003),癌症研究協會威廉.科利獎(1998)

比尤特勒(Bruce A. Beutler)
出生日:1957年12月29日
國籍:美國
現職: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Raymond and Ellen Willie癌症研究卓越教授暨宿主防禦遺傳學中心主任
 
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
出生日:1941年8月2日
國籍:盧森堡
獲獎: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小百科--   樹突狀細胞

樹突狀細胞是存在於哺乳動物的一種白血球,通常少量分布於血液和暴露於環境中的組織中,如皮膚和鼻子、肺、胃和小腸的上皮組織。它的作用是調節對當前環境刺激的先天和後天免疫反應。簡言之,它的主要功能為施加抗原物質在免疫系統中其他的細胞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