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袖珍藝術家林誌鵬熱愛音樂,雕刻刀就是他的指揮棒,他精雕各式提琴,尺寸全是實物的十二分之一!他想蓋一座袖珍樂器博物館,集合袖珍版樂器,組成用眼欣賞的「超迷你」樂團。
美工出身的林誌鵬國中起深深為古典音樂著迷,但苦無拜師機會,偶爾練習直笛無法滿足他對音樂的渴望,直到當兵時,他找到另類出口;他在營區發現廢木材,利用休假拿美工刀雕刻出第一架袖珍鋼琴,從此與袖珍樂器結下不解之緣。
為求完美,林誌鵬製作一把袖珍提琴需耗費三、四個月,在前置研究及後續製作工作中吃盡苦頭。製作前,他得先查詢每個樂器的資料,舉凡書籍、圖片,不放過絲毫線索,甚至反覆比對每把琴的音色,確認琴的正確尺寸與材質。
林誌鵬說,製作過程需要高度耐心,若沒有決心,熱情很快會消失。他對作品的要求很高,一旦發現不完美,他會毫不猶豫地淘汰;而即使是被淘汰的「次級品」,林誌鵬的親友也會撿去,如獲至寶。
這些樂器無法彈奏,但林誌鵬感性地說,每復刻一個樂器,就像重建了歷史,喜悅難以形容。被問及如何從美術領域跨越至音樂,他說,藝術沒有界線,「色彩有紅橙黃綠藍靛紫,音樂也是Do Re Mi Fa So La Ti,都是七個嘛!」
投入創作近十年,林誌鵬希望拓展其他樂器,目標是蓋一座袖珍樂器博物館,訴說每個樂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