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世界銀行總裁左里克一日表示,過去三十年表現驚人的中國經濟,已開始失去成長動能,凸顯出需要改革的事實。左里克說,中國若想要繼續強勁成長,不能再只靠出口與投資激增來支撐,必須透過更大的內需消費取得平衡。
左里克在世界銀行網站貼出的文章上說:「推動中國迅速崛起的動力正在衰減。」這篇文章二日也刊在《金融時報》上。他說:「到二○三○年時,如果中國的國民平均所得能達到一點六萬美元,對世界經濟影響將形同增加十五個現今的南韓。這是相當可能的合理推測,但在出口與投資導向的成長模型中,如何容得下這樣的擴張,是很難想像的事。」
左里克表示,如果沒有根本的改變,中國只會讓世界經濟與自己的問題更加惡化:亦即更嚴重的失衡、更高的糧食與資源價格飆漲、更糟的環境破壞、難以扶持老化的人口,並且過度依賴海外市場。
這篇文章發表於左里克即將訪問中國前夕。左里克一日起到中國訪問五天,這是他二○○七年七月就任世銀總裁後的第五度訪問中國。左里克表示,北京決策者對於他們需要推動的變革知之甚詳。他寫說:「問題只在於如何去做。」
左里克說:「關鍵在於中國要如何完成過渡到市場經濟的轉型。這項宏偉的工程必須包括重新界定政府角色與法律的規範、擴張民間部門、促進競爭,加深土地、勞工與金融市場的改革。」
他呼籲北京當局推動環保產業,加強財稅體系,建立更好、更有效率的公共服務,並爭取民間部門的參與。
左里克指出中國的強大力量協助世界在危機中穩住陣腳,但其成長模式不能長久維續。他強調:「中國的轉變對歐洲、日本或美國都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