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八八風災兩年前重創南台灣,許多小孩失去父母,或是家中經濟陷入困境,社福團體也介入協助,儘管生活步調逐漸恢復正常,但這些孩子兩年來仍然必須面臨課業、人際或是工作的重重挑戰。
有些家庭閉口不談悲傷的回憶,反而會讓小孩沒有宣洩的管道;也有小孩被貼上標籤,害怕別人的眼光和過度關切,人際關係緊張。
兒福聯盟社工員許勝雄說,這些小孩也很怕被貼上標籤,像有些學校廣播時會直接說「八八水災的孩子」,讓孩子很難受,也無法適應學校生活;曾有一名高中生避談家中狀況,老師卻在課堂上提及他家曾在八八水災受創,師生因此發生嚴重口角。
去年此時,政府各部門都在舉辦回顧八八水災的活動,今年活動明顯變少。
兒福聯盟根據過去的輔導經驗,喪親或失依的兒童在受創第一年,因為有許多事情要處理,加上外界的關切,讓孩子暫時忘記悲傷,反而是災後第二年,很多瑣事沈靜下來了,才是孩子最低潮的時候。
許勝雄指出,接受兒盟服務的八八水災失依喪親兒童少年,生活步調雖已逐漸恢復正常,但課業、交友和工作卻面臨不小的挑戰,小小的心靈很難恢復。
他說,有些小孩雖然心裡很悲傷,但選擇隱忍不願說出口,社工員會透過繪本、活動,讓孩子能慢慢走出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