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行政院主計處昨天公布六月物價變動概況,其中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為一百零七點三五,年增率百分之一點九三,是去年三月以來的新高,如扣除農曆過年季節因素,則是九十七年十二月以來新高;其中因塑化劑事件,水果需求銳增,較去年六月上漲百分之二十一點三。
構成CPI的七大類指數都上漲,主計處科長王淑娟表示,漲幅最明顯的是食物類的百分之三點三四;其中,因塑化劑事件許多民眾改吃新鮮水果,造成需求上升,年增率上漲百分之二十一點三,對總指數的影響達到零點五一個百分點。油料費漲幅百分之十點一一也很驚人,這是因為比較基期影響,去年六月油價相對便宜。
王淑娟說,六月份CPI增幅百分之一點九三,以一個月支出六萬元的家庭估算,代表民眾要比去年多一千一百五十八元才能買到相同數量質量的東西。其中,水果類費用比去年同期多付二百八十元,油料費增加二百二十元,新鮮魚蝦等水產品也多出近八十元。
剔除蔬果水產及能源後的總指數(核心物價),年增率百分之一點二三,也是近二年四個月來新高。核心物價主要用來觀察長期物價走勢與變化,也是左右各國央行貨幣政策方向的重要指標,六月核心物價的漲勢,顯示今年下半年物價上漲可能會「愈來愈明顯」。
王淑娟指出,近年來國內核心物價很少飆破百分之一,但今年五、六月分別出現百分之一點一八、一點二三的漲幅,她分析認為,漲勢已超過一年之久的國際農工原料(如黃豆、玉米、小麥、銅、鋁等),已逐漸遞延到下游消費端,廠商紛紛反映成本上揚因素,透過漲價方式轉嫁給消費者。
不過,王淑娟強調,扣除水果類因塑化劑事件上漲因素,以六月水果維持五月漲幅來估算,整體消費者物價年增率仍在百分之一點五八;顯示目前國內物價處於「溫和範圍」,只是未來上漲壓力變大。至於下半年物價壓力是否仍高?王淑娟表示,影響物價變動因素一直改變。
至於躉售物價年增率則上漲百分之三點九四,比五月相比小幅下跌百分之零點零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