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生命觀」或「輪迴觀」以「生死流轉」(梵語作samsara)的過程,來解說有情生命的流轉現象與生死的奧祕,一般大眾多半會以為此一觀點,原本是屬於印度教與佛教生死輪迴說的教義內容。
其實,輪迴說原本是共通於古今中外的,而不只是東方思想所獨有,在古代西方哲學與宗教思想中,很早就有輪迴的概念,然而為什麼輪迴說在西方文化中卻銷聲匿跡了將近一千五百年呢?這中間有人為的干預與歷史的掩蓋。
古希臘哲學暨數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是輪迴說的提倡與擁護者,而且是西方第一位提倡素食的哲學家。他認為靈魂是不朽的,而且可以轉變成別種生物;其次,凡是存在的生物,都會在某種輪迴圈裡再生,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新生的;一切生來具有生命的東西都應該認為是親屬。
畢達哥拉斯還創立了「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過著一種集體的宗教式生活,禁欲齋戒,修心養性,並且相信有前世與來生,而今生的善惡都將成為來世的因緣,唯一能解脫此輪迴的方法,只有脫離塵世入山修道,與印度思想有類似之處。大哲柏拉圖(Platon)亦承襲其說且讚許有加,並以其作為人生哲學的重要思想,對他們修行的方法稱讚為「生活有道」,然而不幸為後世所湮沒。
早期的基督宗教,也並未排斥輪迴轉世的說法,在早期的《舊約》聖經與《新約》福音書之中皆有輪迴的文獻記載,早期教會的神父也接受輪迴的概念,不少聖徒更相信他們有前世與來生。
然而十分遺憾的是,《新約》福音書之中有關輪迴的文獻,卻被羅馬帝國第一位提倡信奉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三二五年下令刪除,因為他認為輪迴的概念與信仰,會嚴重影響、威脅乃至破壞基督教的信仰。
後來到了公元五五三年,羅馬天主教會召開了第二屆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在會議中輪迴轉世之說又被正式判定為「異端邪說」,而全面徹底禁絕,因此在後來的西方文化思想中,輪迴的概念一度成為絕響。
爾後將近一千五百年,西方世界幾乎不相信輪迴,然而近年來在心理諮商與精神治療的領域,由於催眠術的應用,而有跨越前世今生的臨床報告,例如:美國的Brian Weiss醫生所著Many Lives, Many Masters (《前世今生》),大受讀者歡迎,國內也有陳勝英醫師所著《生命不死》、《跨越前世今生》等書的出版。
一時之間,輪迴轉世之說,彷彿突破了一般大眾所認為的宗教迷信之窠臼,而進入超心理學(parapsychology)與精神醫學的學術探索領域。輪迴轉世的三世生命觀已經不再是古老過時的迷信,而成了歷久彌新的現代思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