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佛光山一向著重文教,四大宗風中更有「以文化弘揚佛法」理念,從早期發行的《佛光小叢書》,至目前發行的《人間佛教小叢書》,一直都廣受大眾歡迎,甚至加入助印行列,以求廣結法緣。其中,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發現《小叢書》、享受其中的智慧,到參與助印、流通的親身經驗,處處驚喜的心得,讓人明白小小舉動即能改善社會,特別刊出以饗大眾。
文/柏林大學博士班吳璟薇

在德國各城市的中國青年,相約到德國法蘭克福佛光山禮佛,中國留學生吳璟薇(後排右二)也不缺席,把握時機向 歐洲總住持滿謙法師(前排右三)、監寺永超法師(前排右二)請益。圖/法蘭克福佛光山提供
這個寒假回國(中國大陸),有幸與一位師兄一同助印《人間佛教小叢書》,收穫很多,也希望與大家分享其中的喜悅。
記得第一次在法蘭克福佛光山客堂看到《人間佛教小叢書》時,就被《小叢書》吸引了,也讓我想起第一次到台灣時,對台灣佛教的深刻感受:那就是「生活化」;看到書中娓娓道出生活中具體的問題,再加上星雲大師的睿智與幽默,當時就歡喜無比。有幸拿到幾本,把小冊子帶在身邊,搭地鐵或者等公車時,便翻開來享受其中的智慧與歡喜。
這次回國,特別關注了小冊子後面的助印資訊,也聯繫了《小叢書》的印行單位—上海大覺文化公司,於是就助印了四百五十冊。說來機緣甚巧,那邊的徐萬榮女士寄來好多套,於是,我那原本就對佛學很感興趣的父母,也開始和我一樣迷上了這些充滿智慧與歡喜的小冊子。
我的母親更將這些小冊子送給周圍學佛的人,大家都覺得,《小叢書》上面所說的話題深入人心,說的就是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事情,也慢慢對佛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改變對佛教的看法,(相信在中國很多地方,普通老百姓對佛教的看法都很相近,那就是四個字:吃齋念佛。)他們也開始在生活中運用起其中的道理,這樣殊勝的法喜,是我之前沒有預料到的。
徐萬榮女士也將《小叢書》寄到了我在北京的蓮友那裏,我的蓮友也分享與鳳凰網佛藝頻道的同事,大家都覺得,這些書印刷如此精美,又方便攜帶,其中故事生動有趣而蘊含無窮道理,歡喜萬分。
透過助印小叢書和在書店看到的情況,讓我感受到,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我們可以試著做好自己,然後,慢慢感動身邊的人;實踐著佛陀的教誨,並與大眾分享佛陀的智慧,將佛法融入到生活中。
這次回國,逛書店的時候特意留心了佛學類書籍,發現比起三年前,書目增加的可算不少。在北京最大的書店 之一的「中關村圖書大廈」,竟放了好幾個架子,其中,很多星雲大師所撰寫的書都是暢銷書。這說明一個現象,在信仰缺失與道德危機的當代,大家非常需要精神上的寧靜,也讓我更加思考,如何去踐行佛陀的大願。
於是,我將這些收穫與喜悅寫下來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一同助印《人間佛教小叢書》,將佛法踐行於生活,並與周圍的人分享智慧和法喜,同時用佛法來淨化我們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