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墾丁訊】墾管處最近在核三廠出水口發現一種小型海膽,專家鑑定是台灣海域罕見、也是墾丁海域首次發現的輪刺棘頭帕海膽;墾管處喜悅發現新物種,卻因月前盜採海膽的男子,檢方認難構成竊盜要件,依國家公園法罰處三千元,墾管處憂心難起遏阻之效。
墾管處員工上月底在核三廠出水口水域觀察海底珊瑚繁殖情形,在水深五至十公尺處水域,發現一隻非屬墾丁海域現有二十三種海膽的海膽個體,員工拍下照片,經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趙世民博士鑑定,確認是台灣海域罕見的輪刺棘頭帕海膽,又稱輪鏈頭帕海膽。
墾管處保育研究課長馬協群說,輪刺棘頭帕海膽體殼直徑只有三至四公分,屬於小型海膽,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及西太平洋,在台灣海域非常少見,過去只在北海岸海域有發現。他說,海膽以藻類為食物,清理出來的空間,有助珊瑚蟲著床生長,挖的洞穴可供其他生物躲藏,增加海洋生態生物多樣性,被認為是珊瑚礁生態系關鍵物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