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行政院主計處昨天發布五月分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為一○六點七一,較去年五月上漲百分之一點六六,是去年三月、近十五個月以來的最大漲幅,其中以食物類與衣著類漲幅較大,油料類也有百分之七點九的漲幅。
主計處第三局科長王淑娟表示,五月消費者物價年增百分之一點六六,是去年三月以來最大漲幅,七大類指數均呈上揚,主要是成衣、水產品、水果、食用油、肉類、穀類及其製品、油料費、香菸等價格相較去年為高,其中以油料類上漲百分之七點九漲幅最大。
扣除蔬菜水果、水產及能源後的核心物價,則上漲百分之一點一八,更是九十八年二月、二年多以來的最大漲幅,創下近二十八個月來新高。
王淑娟表示,因為上漲的項目是食物類和油料費,為民眾所常購買,所以反映深刻。
核心物價的意義是,剔除天候異常或國際油價波動的非操之在我因素後,國際農工原料價格上漲已逐漸遞延到下游消費端,國內物價全面起漲。
近來愈演愈烈的塑化劑影響,六月起會比較明朗。
其中芒果及包心白菜,分別上漲百分之四十八點八九與百分之四十七點四六,水產品則是因為本土養殖魚種,受農曆年前寒流,產量減少,與日本輻射疑雲等影響,需求增加,價格上揚,加上部分家庭用品為反映材料成本,紛紛調高售價,不過部分美髮業者五月分推出母親節折扣促銷活動,加上夏季成衣因部分百貨公司持續推出特惠活動,抵銷部分漲幅。
商品類物價上漲百分之二點九,其中屬一般家庭購買頻度較高的非耐久性消費品,如食物、能源、衛生紙、牙膏等民生用品,漲幅達百分之三點六四,半耐久性消費品如成衣、寢具、毛巾等,上漲百分之二點六,耐久性消費品如電腦、手機等,則下跌百分之零點四七。
至於觀察通貨膨脹指標的躉售物價指數WPI,則比上月跌百分之零點八七:原因是原油、化學材料及基本金屬等價格回跌所致,其中國產內銷品跌百分之零點一三,進口品跌百分之一點四八,出口品跌百分之零點九五。但若比去年同月,躉售物價則上漲百分之三點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