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最新評比,今年台灣勞動市場排名全球第七,創近八年最佳名次。但企業主付出的人力成本卻比前一年降低百分之十二,「省很大」的幅度高居世界第三,顯示台灣勞工「俗擱大碗」、薪資遭嚴重低估。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無奈指出,這項調查顯示,台灣堪稱是「資方的天堂,勞方的地獄」。他說,IMD的調查基本是從企業角度出發,所以企業節省的人力成本愈多,世界排名愈高。
「但國家競爭力等同於企業競爭力嗎?」辛炳隆強調,企業節省人力成本,就相當於勞工薪資停滯不前,甚至每下愈況,這樣的名列前茅根本不值得「歌功頌德」。
IMD日前公布最新評比,台灣勞動市場的整體排名高居世界第七,評比內容包括工時、勞資關係、員工訓練、勞動力成長率、部分工時人數、女性勞動力比率、勞工國際經驗、單位產出勞動成本變動率等。
其中,台灣在「單位產出勞動成本變動率」一項的全球排名最為亮眼,高居世界第三。這項指標是用來衡量,台灣企業每一年生產一單位商品所須支付的人力成本變動情況。今年台灣以負百分之十二點二九的數據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新加坡的負百分之十五點八、俄羅斯的負百分之十二點四。
也就是說,雖然台灣勞工「爆肝」演出,攜手創造去年經濟成長率百分之十點八八排在全球第三,但待遇水準並未獲得同幅度的高成長。不僅顯示台灣企業主在人力成本方面「省很大」,也代表台灣勞工「俗擱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