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本政界鬧得喧喧嚷嚷的「倒閣」大戲,昨天轉為一場荒腔走板的「鬧劇」。菅直人首相在投票前,預先表明了「辭意」,讓許多打算造反的黨內議員「回心轉意」,最終以二百九十三票對一百五十二票否決了這項內閣不信任案。
躲過了內閣不信任案之後,意味著民主黨政權可以繼續維持下去,但是因為菅直人留下了一個尾巴,承諾在「救災復興行動告一段落後,將把政權交給年輕一代接棒」,這個「告一段落」究竟是在什麼時候,仍是個不確定的變數。
這齣戲碼的轉折,據觀察,應是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所主導的。他昨天上午先與菅直人會談三十分鐘,達成一項協議:菅直人同意在通過「震災復興法案」與「二次追加預算」後,辭去首相職務。
向來有「變色龍」之稱的鳩山,隨後又利用民主黨代議士集會的機會,向原本有意造反的黨內議員喊話,不希望他一手創造出來的民主黨,就毀於這次的不信任案投票上。鳩山原本表明支持小澤一郎的造反計畫,態度這麼一轉,政爭頓失仗恃。
比較受注目的是,這次政爭背後最大主謀者之一的民主黨大老小澤一郎,竟然在投票的最後一刻缺席,引來相當大的詫異。
推翻自民黨、打造民主黨政權的小澤,因與菅直人反目而在菅出任首相後趨於沉寂,他原本號召鳩山以及他個人的人馬配合在野黨所提的內閣不信任案,倒戈推翻菅直人政權,沒想到在臨門一腳之際縮了回去。
表面上,民主黨政權暫時得以維持,不過快則一個月,當「復興基本法案」與「救災二次追加預算」於國會通過,菅直人實踐諾言真正下台之後,民主黨內對未來首相人選的傾軋也可能加劇。
按照過去曾擔任民主黨魁的順位來看,在鳩山由紀夫與菅直人都當過首相後,接著應輪到岡田克也幹事長,不然就是前原誠司前外相。
當然,最近因為核災每天召開四、五次記者會,曝光率極高的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也是繼任首相的熱門人選。至於最大權勢執掌者小澤一郎,是否會出馬角逐,亦受到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