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 )癌症專家表示,使用手機可能增加人類某種腦癌的風險,使用者應該考慮降低曝露風險的方法。
來自十四個國家的三十一名科學家工作小組,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會議中表示,檢驗現有的所有科學證據顯示,手機使用應被列為「可能致癌」。
IARC的科學家說,這項分類可能促使聯合國衛生機構再度檢討其手機指導綱領,不過必須做進一步研究,才能對兩者的關聯提供更確定的答案。
世界衛生組織此前表示,並無確鑿證據顯示使用手機與癌症有關聯。
WHO首次承認手機可能與腦癌有關,國內醫師表示,手機會不會導致腦癌,長久以來正反兩派意見爭執不下,不過有醫師發現,國內罹患腦癌的年齡層有往下趨勢,懷疑是否跟年輕人常用手機有關。建議不要用手機聊天、一講一、二十分鐘,並且多使用簡訊和免持裝置。
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外科主任陳敏雄表示,神經膠質瘤是最常見的腦瘤,過去英國曾研究發現,使用手機超過十年,罹患腦癌的機率增加。
陳敏雄說,以往國內神經膠質瘤患者多半是四十五歲以上的中年人,但近年來有些三十多歲年輕人就得腦癌,令人懷疑是否跟年輕人是手機重度使用者有關。他建議應盡量減少電磁波暴露,不要用手機聊天,也盡量改用免持聽筒。
不過林口長庚腦腫瘤神經外科主任魏國珍也表示,國內基地台愈來愈密集,因此手機發射的訊號不用那麼強。
目前長庚醫院除加護病房外,醫護人員也都使用一般手機,沒有特別避諱。他認為手機電磁波的能量、頻率對腦細胞的影響,需要更嚴謹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