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度假,在「國家大劇院」看了一場普契尼的歌劇《托斯卡》。據介紹,導演和演員在義大利歌劇界都有相當資望。
因為故事有中國背景和〈茉莉花〉這支曲子,中國人熟知《杜蘭朵公主》。但有研究的人說,在普契尼的作品中,《托斯卡》比《杜蘭朵》和《波西米亞人》等劇名聲更響,在世界歌劇舞台上演出次數最多,被譽為「歌劇之王」。因為它故事動人,場面宏大,最大的一幕場景曾有近三百人同時出現在舞台上,而三段詠嘆調〈奇妙的和諧〉、〈為藝術,為愛情〉和〈星光燦爛〉尤為著名。
《托斯卡》的故事發生在一八○○年,在羅馬教堂創作壁畫的一位畫家,為了掩護一名越獄的革命者而牽連被捕。他的戀人歌唱家托斯卡不忍他受酷刑折磨,向警察局長求情。局長說,如果托斯卡願委身於他,他可以安排一場「假槍決」的戲。當沒有子彈的槍聲響起,畫家要「應聲倒地」,等行刑隊走了,他就可起身離去。托斯卡同意這個條件,但要局長先為他男友簽署一張通行證。等通行證拿到手,托斯卡以尖刀刺殺局長,然後飛奔到畫家囚禁處,告訴他一切細節,兩人相擁高歌,憧憬未來自由幸福的一生。行刑時間到了,托斯卡躲在一旁偷看,槍聲響起,畫家倒下,行刑隊走了,托斯卡跑出來扶起男友,卻發現他滿身是血,已經氣絕。原來警察局長騙了她,既希望得到她的人,又不要留下那個畫家。正當托斯卡仰天悲號時,局長屍體被人發現,追兵趕來,憤恨又無助的托斯卡自行結束了生命。
《托斯卡》在北京是演出的第二站,首站是廣州。「廣州大劇院」為慶祝成立一周年,斥資人民幣一千萬元,與「羅馬歌劇院」合作,演繹了《托斯卡》的中國版。別的不說,僅是服裝就裝了七個貨櫃箱從羅馬運來。
剛滿周歲的「廣州大劇院」,合作對手方「羅馬歌劇院」是什麼身分呢?它成立一百三十三年了,也是《托斯卡》的首演劇場。這就叫人有些猜想:「廣州大劇院」是不是有點「高攀」了?
飾演畫家的男主角莫華倫,很坦白的作了解釋。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為什麼現在西方突然看得起你了,就是你經濟上去了。」他說:「義大利的歌劇院已經關了三家,因為沒有錢,連工資都發不出來。」
「富而好禮」是好事,但先要「富」起來。
據大陸文化部市場司五月間公布的資料,僅二○○九年,在二十六點六萬場商業演出中,涉外項目就有九百多個。今年四月和五月,就有來自美國、英國、義大利、奧地利和法國等近二十個國家的四百名表演藝術家,在「國家大劇院」集中亮相。大陸有人自豪的說:「這裡正在成為世界藝術版圖上的新焦點」。
人的物質生活不匱乏了,就會追求精神上的充實,趨近美學,回歸古典,這是大陸經濟崛起的自然趨向。有人說拿一千萬人民幣演一齣戲,太「暴發戶」了,但是文明的饗宴,文化的吸納,向來都頗不「廉價」。中國大陸十三億人,在這方面應容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再求普及。
大陸還有各種問題,包括制度缺陷、教育品質、環境汙染和貧富懸殊等困難,但是「經濟上來了」本身不是罪惡,是「西方看得起你」一個重要因素。外人可以批評大陸的人權與自由等各方面,台灣更有立場要求它改革,但不要存「仇富心理」,更不應認為大陸的改革開放一無可取。台灣要做的,是反省自己因政爭而導致的經濟停滯。我們建設國家,目的不必在讓「西方看得起」,但至少要讓自己看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