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最新公布的「匯豐貿易信心指數」顯示,亞洲貿易商今年已把人民幣視為三大結算貨幣之一;人民幣受歡迎程度首次超過英鎊,成為區內僅次於美元及歐元的第三大最常用貨幣。
香港文匯報報導,匯豐預料,至二○一五年,在對中國大陸的貿易中,逾半數金額(約兩兆美元)將以人民幣進行結算。
四日公布的「匯豐貿易信心指數」顯示,亞洲貿易商最常使用的五大貿易結算貨幣中,美元居首,之後依次是歐元、人民幣、英鎊、日圓。
調查指出,百分之五十七的香港貿易商將於六個月內以人民幣做為交易貨幣。
此外,貿易商日益關注通貨膨脹影響貿易成長。
「匯豐貿易信心指數」的調查涵蓋亞太、中東、中南美洲、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地二十一個主要市場,受訪對象為六千三百九十家從事貿易及進出口的中小型企業。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根據彭博社報導,儘管製造業調查顯示,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腳步可能正放緩,中國人民銀行仍表示,抑制通膨為首要之務,暗示更多緊縮政策不無可能。
人行在日前發布的首季貨幣政策報告中表示,穩定物價和管理通膨預期至關重要。報告中表示,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沒有「絕對上限」,重申行長周小川於四月十六日的評論。
在人行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多次升息,及人民幣加速升值等情況下,四月製造業指數較前一個月下滑。
《中國證券報》在頭版報導,中國本月可能再上調存準率,《上海證券報》也披露政府可能擴大房地產管控政策至更多城市。
駐香港興業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師麥奎爾表示,人行維持對通膨強硬的態度。麥奎爾表示,北京官員將增加緊縮措施,更謹慎地管理緊縮措施的腳步和強度,或許更仰賴人民幣升值。
人行自去年十月中旬迄今,已四度上調基準存貸款利率。人民幣自一九九三年以來首次站上六點五元人民幣兌一美元,大型銀行存準率來到空前的百分之二十點五,且沒包括未公開宣布的個別銀行額外限制。
《證券時報》引述人行副行長易綱表示,下半年消費者物價增幅可能放緩。
人行在稍早的報告中表示,經濟成長和就業處於「合理」水準。官員將提高匯率彈性、控制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利用利率管理通膨預期。
中國三月通膨加速至百分之五點四,連續三個月高於政府全年度目標百分之四。全球第二大消費產品製造商聯合利華三月底表示,在北京政府要求下,已經推遲漲價計畫。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四日表示,中國如能允許嚴重被低估的人民幣走升,將對全球經濟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