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下身心佛現前,尋常盈耳法音宣,風柯但奏無生曲,日觀長開不夜天。
—《西齋淨土詩》
這首偈語出自明朝梵琦大師的《西齋淨土詩》,梵琦大師從小悟性很高,九歲在永祚寺出家,早年是一位禪僧,遊方各地,晚年退隱永祚寺,並在寺院西側建院舍,字號西齋老人,潛心修習淨土,並以禪淨雙修做為依歸。
有一次,梵琦大師在西齋僧房中禪坐,見到一個廣大世界,蓮華朵朵,阿彌陀佛位中央,清淨聖眾圍繞兩旁,醒後陸續寫下一百一十首《西齋淨土詩》,表達對「唯心淨土,自性彌陀」的體悟。
淨土詩中,梵琦大師寫到要見佛,必須先「放下身心」,也就是放下世俗的分別、懷疑、牽掛,自然「佛現前」。有一位老菩薩一生念佛,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此時老菩薩突然想起小孫子可愛的臉龐,因為這一念,她又回來了。所以,要做到放下不容易呀!
一旦來到極樂世界,就會發現這裡「尋常盈耳法音宣」,處處充滿盈於耳際的宣流法音。《阿彌陀經》描述,極樂世界裡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只要微風吹拂寶樹,也會發出微妙的法音,好比吹奏百千種天樂,有如「風柯但奏無生曲」,讓人隨之念佛、念法、念僧。如此日「日觀」想,如同「長開不夜天」般,時時都在修行。
藕益大師讀完《西齋淨土詩》後,對梵琦大師的境界極為讚歎,他說:「一讀二讀塵念消,三讀四讀染情薄;讀至十百千萬遍,此身已向蓮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