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紀念館系列(三)佛經偈語{13} 放下身心佛現前

文/杜荷 圖/佛光緣美術館提供 |2011.04.25
3202觀看次
字級


放下身心佛現前,尋常盈耳法音宣,風柯但奏無生曲,日觀長開不夜天。

—《西齋淨土詩》

這首偈語出自明朝梵琦大師的《西齋淨土詩》,梵琦大師從小悟性很高,九歲在永祚寺出家,早年是一位禪僧,遊方各地,晚年退隱永祚寺,並在寺院西側建院舍,字號西齋老人,潛心修習淨土,並以禪淨雙修做為依歸。

有一次,梵琦大師在西齋僧房中禪坐,見到一個廣大世界,蓮華朵朵,阿彌陀佛位中央,清淨聖眾圍繞兩旁,醒後陸續寫下一百一十首《西齋淨土詩》,表達對「唯心淨土,自性彌陀」的體悟。

淨土詩中,梵琦大師寫到要見佛,必須先「放下身心」,也就是放下世俗的分別、懷疑、牽掛,自然「佛現前」。有一位老菩薩一生念佛,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此時老菩薩突然想起小孫子可愛的臉龐,因為這一念,她又回來了。所以,要做到放下不容易呀!

一旦來到極樂世界,就會發現這裡「尋常盈耳法音宣」,處處充滿盈於耳際的宣流法音。《阿彌陀經》描述,極樂世界裡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只要微風吹拂寶樹,也會發出微妙的法音,好比吹奏百千種天樂,有如「風柯但奏無生曲」,讓人隨之念佛、念法、念僧。如此日「日觀」想,如同「長開不夜天」般,時時都在修行。

藕益大師讀完《西齋淨土詩》後,對梵琦大師的境界極為讚歎,他說:「一讀二讀塵念消,三讀四讀染情薄;讀至十百千萬遍,此身已向蓮華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