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太陽系存在第十大行星嗎?第九大行星冥王星依然會留在太陽系族譜中嗎?天文學界近兩年討論最激烈的話題將於今年八月在捷克舉行的國際天文學協會一見分曉。屆時,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二千多名天文學家,將以投票的方式對「行星」的科學完整的定義進行表決,從而決定太陽系行星的族譜。
美國科學家麥克布朗於二○○三年在太陽系的邊緣發現了一顆星體,並於去年宣布為太陽系第十大行星,從而引起太陽系是否存在第十大行星以及對於冥王星「第九大行星」身分的熱烈討論。
部分天文學家認為,所謂的第十大行星「齊娜」並不能算真正的行星,甚至冥王星也不能算是。它倆都是柯伊伯帶物體,並不符合大行星的規律,而柯伊伯帶是海王星外的一條冰帶,因此在太陽系內其實只有八顆行星。但因為早在一九三○年,冥王星就被認定為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並被寫進教科書,考慮到歷史的原因,所以這次大會不太可能將冥王星「逐出」太陽系的行星戶籍,但新近發現的以及以後發現的不符合「行星」定義的星體將不會再被錯誤地認定為「十大」或「十一大」行星。
也有學者認為,「齊娜」是最近在冥王星軌道外發現的最大星體,根據它的體積,它完全有資格被稱為太陽系的第十大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