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立、立正、敬禮。謝謝老師!
猶記兒時,每當下課鐘響起,班長喊著口號,帶領同學行禮如儀地,向講台前的老師鞠躬道謝。嘹亮的嗓音,高矮不一的彎著腰,一句「謝謝老師」,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永遠是老師們在疲於趕進度、拚成績時最大的安慰。曾幾何時,那存在於老師與學生之間,亦父、亦兄、亦友的親密關係,那在傳道授業之外,身教、言教、心教的緊密連結,在現代化的浪潮中,消逝殆盡。日益疏離的師生關係,猶如時針與分針一般,在講台的上下各自旋轉,沒有交集。
近日來,校園霸凌事件頻傳,青年學子的暴力行為,不斷浮上檯面,引發各界對於校長縱容、學校吃案、教師管教不當等問題大加韃伐。當社會各界口徑一致的譴責校長、教師失職,學校失能的同時,驀然發現,第一線的教師們,成為家庭管教不足、社區中暴力色情充斥、與社會大眾根本忽視青少年暴力問題存在的代罪羔羊。
孩子的行為是一面誠實的鏡子。當前情色暴力充斥的社會環境,普及的網際網路,讓孩子提早跨越校園、家庭所構築的防護網,在父母師長還措手不及的時候,這些正處於青春期血氣方剛、精力旺盛的孩子們,將他們從充斥著暴力與情色的社會大染缸中所看到、聽到、學到的東西,帶進真實的人際關係相處當中,把暴力衝突當發洩精力的管道,把與性相關的暴力虐待,當作是好玩的遊戲。
隨著一則又一則令人怵目驚心的校園霸凌事件的披露,我們一方面心疼那些遭受暴力傷害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也不禁擔心,身為加害者的孩子,是否會帶著這些對於親密關係發展的錯誤認知與偏差行為,朝著未來大步走去,成為更嚴重的暴力攻擊者。
校長、老師們真的辛苦了。教育部長吳清基曾表示,孩子的問題「種因於家庭,顯現於學校,惡化於社會」,校園的圍牆不是第一道也不應該是最後一道防線,家庭、社區、甚至每一個社會大眾,都應該擔起青少年親密關係發展的教導者與帶領者,以及無暴力成長環境創造者和守護者的角色。婦援會建議父母,以平等、尊重、充分溝通做為親子間互動的基礎,培養和孩子聊天的習慣,隨時了解孩子身心狀態的改變,提供適時的支持與協助。
在學校內,教師應積極正向教導青少年學習如何了解自己身體、心理的界線,以建立健康正向的親密關係;學習如何尊重他人的感覺與想法,進而建立起自重、互愛的人際互動。而社會大眾更應肩負起青少年無暴力成長環境創造的責任,以自身為榜樣,共同譴責色情暴力。衷心期盼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協助青少年打造一個有愛無害的成長環境。
校園霸凌問題的解決,來自於我們每一個人勇於拒絕暴力,試問你我,準備好了嗎?
(作者為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