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老伴每天回來後都會告訴金老伯花了多少錢,然後由金老伯負責把所有的支出一一入賬。
家住上海虹口區歐陽街道的金成謨老先生自從一九五五年與妻子結婚以來,每天都記錄著日常柴米油鹽的支出。如今,八十歲高齡的金老伯依然堅持著這個記賬習慣,他笑稱,記賬已經成為他的養生之道。
金老伯介紹說,家中每天買了什麼東西,用了多少錢,都有明確記錄,每個月匯總一次,每十年做一個統計表格,五十多年來家中每天的支出變化都在二十八本「豆腐賬」中一目了然。近五年來,老兩口每月的家庭支出幾乎翻了一倍。
賬本上記載著二○○五年購買二十斤大米需要二十三元,換算後的大米單價是一點一五元,二○○六年每斤大米已漲至一點六五元,而到二○一○年九月份,米價已超過二點二元。
另外,二○○五年牛奶是一點二元一瓶,而到二○一○年,每瓶牛奶已經漲到了二元。今年以來,物價漲勢明顯,老兩口的月支出呈現出上升態勢,從一月份的一千六百二十二元增加到了十月份的二千三百九十三元。但近來平抑物價的各項政策措施取得成效,蔬菜價格出現了明顯回落,肉類和雞蛋的價格也比較平穩。
圖/本報香港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