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為何對搜尋引擎巨擘Google「恨之入骨」,除之而後快?維基解密公開的二○○九年五月十八日北京美國大使館致華府密電,道出了箇中主要原因:負責宣傳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Google鍵入自己的名字做中文搜尋,赫然發現諸多批評自己的文字,體驗到網路構成的威脅。
紐約時報四日報導,這些密電是在北京去年加強對Google施壓,並進行內容檢查之際發出。密電指出,李長春發現能夠在Google做中文搜尋,大吃一驚,然後鍵入自己的名字,搜出「不少批評他的結果」。
密電指出,中國領導人對網路構成的威脅以及如何把它反轉過來使用(從事駭客行動),已到執迷程度。他們了解網路對他們的權力構成威脅,但也看到它帶來的機會:透過駭客行動可以取得儲存在對手電腦裡的機密,尤其是美國的機密。目標針對美國政府和軍方的各種資訊,包括與中國舉行氣候變化會談的美國外交官的電腦。
密電敘述Google受到中方巨大壓力,要它遵守中國的內容檢查法,並且提到Google在某種程度上願意遵從。此種強制手法施行多年,直到中國能成功駭入Google的美國伺服器,導致Google今年春天決定把其搜尋引擎撤出中國。中方的駭客行動取得了中國異議人士的電郵帳號,以及Google的專屬軟體原始碼(proprietary source code)。
「紐約時報」引述維基解密洩漏的美國外交電文指出,谷歌(Google)遭駭客入侵,導致一度退出中國,是由二名中國高官一手主導。而且中國早在二○○二年開始,就不斷地以駭客攻擊美國政府、私人企業和西方,經常得逞。
谷歌是全球最受歡迎的搜尋引擎,該公司今年初表示,遭到來自中國、手法精密高超的網路攻擊,加上言論自由受限等因素,考慮停止網路審查。二個月後,谷歌三月終止中國搜尋服務。谷歌和中國的爭議到七月才解決,之前谷歌調整方式,引導使用者到一個未過濾的搜尋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