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南亞科技年輕工程師疑似過勞猝死,勞委會十月間針對三十家高科技業進行超時工作專案檢查,檢查結果昨天公布,高達二十四家業者有與工時相關的違規情事,共查出六十二件違法事項,顯示高科技業濫用「責任制」情節的確嚴重,其中以「延長工時超過法令規定」共十三件最多。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坦言,勞基法已經實施二十六年,法令規定很清楚,但歷次勞動檢查,企業違規比例都很高,顯示台灣老闆對相關法令守法意識有待加強。她透露,類似專案檢查仍將持續進行,預計明年初還會有第二波高科技業超時工作專案檢查。
勞委會勞動條件處處長孫碧霞表示,此波檢查是針對科技製造業、電子大廠超時工作進行專案檢查,檢查對象涵蓋全台科學園區大型廠商,包括南亞、鴻海;檢查內容包括超時工作、加班未給工資、未依規定提供勞工出勤紀錄等。
專案檢查結果,三十家抽檢業者中,只有六家完全沒有違規情節,另外二十四家共有六十二件違法情節;其中,十三家業者有超時工作(每天上班超過十二小時、每月加班超過四十六小時)情事,比率達百分之四十三點三;其次有十家未提供員工出勤紀錄表,七家延長工時未給加班費,七家未依規定給例假,六家未依法定程序實施變形工時,甚至有一家廠商讓懷孕婦女於晚間十時至翌日清晨六時工作。
整體來說,高科技業者工時未依規定情節嚴重,無論是超過每天、每月法定加班時間、未依規定給付加班工資、正常工時超過法令規定、未依規定給予例假、未全額給付工資等,都是另一種變形的濫用「責任制」樣態。
孫碧霞指出,針對廠商違法的事項,勞委會已立即要求廠商改善,並依權責交由地方主管機關依法裁罰,勞委會也會擔任複檢責任,如發現廠商並無改善,會再移送地方主管機關繼續開罰,最重可處六萬元罰鍰。
王如玄表示,勞委會一再希望推動「勞動尊嚴」,讓勞資都能加強勞動意識,另方面則希望透過補助勞動訴訟,協助勞工求償,她也建議勞工盡量保留勞動條件紀錄,以備追溯求償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