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五都選舉落幕,兩岸經濟協議(ECFA)又將於明年一月一日生效,學者普遍認為,非經濟因素的不確定變數消除,明年國內經濟可望回到穩定的中度成長軌道,但「通膨」可能是最大風險。
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分析,由於國內投資信心不錯,消費信心逐步回溫,國際大環境雖仍有不確定因素,如歐美復甦不如預期、新興市場實施緊縮政策等,但明年經濟仍可受惠於國內信心的整體提升;他甚至指出,主計處對於明年經濟成長率百分之四點五一的設定「太低了些」,潛在經濟成長率應有「百分之五」的水準。
不過,陳添枝強調,由於美國再度宣布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國際間熱錢依舊氾濫,大宗物資、原油等原物料價格恐繼續成為炒作標的,導致全球通膨風險;「特別是中國大陸」,十月物價年增率突破百分之四點四,刷新兩年來新高,顯示其通膨壓力嚴峻,多少會影響到台灣的物價走勢。
他強調,一旦國際原物料價格飆漲,輸入型通膨勢將難以避免,政府也沒有多少政策工具可以使用,物價可能是明年台灣最該注意的經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