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亞小國烏茲別克的桑蠶養殖、蠶繭和絲綢業,與聞名世界的絲路有同樣悠久的歷史。然而,這個絲路上的專制政權強迫人們養蠶、採棉,全家一天工作二十小時,很多幼童為幫忙父母達到配額而無法上學,卻只能獲得極微報酬,甚至被政府拖欠數年。英國官員一日稱這是「現代奴隸貿易」,但這一說法遭烏茲別克政府否認。
德國《明鏡》周刊報導,每年九月中旬,暑熱剛開始消退,在世界其他國家,正是孩子們開學的時候。但在烏茲別克,中小學生都會被趕到田地裡摘棉花,若達不到配額便遭毆打。這一過程通常會持續兩個月,這段時間,孩子們甚至見不到父母。
一家英國電視台曾經播放過小孩摘棉花的鏡頭,畫面上還有警察指揮小孩搭乘駛往棉花田的公車。報導此事的記者喬裝成紡織雜誌的記者進入了烏茲別克,他問一個正在摘棉花的男孩什麼時候去上學,孩子回答說:「摘完棉花後。」他又問男孩一天摘多少棉花,男孩說:「六、七十公斤。」另一個九歲女孩說:「學校關閉了,所以我在這裡摘棉花。」
烏茲別克是世界上第二大棉花出口國,近年歐美國家揭發烏茲別克植棉業出現童工問題後,Gap、H&M、沃爾瑪及馬莎等大企業紛紛採取行動,抵制當地棉花,要求烏茲別克不要再用童工。
當局曾向媒體發表聲明,稱其「在棉花地和其他農業行業禁止任何形式的童工」,並稱該國的「法定被雇傭年齡是十六歲」,但資料顯示,目前西方的大製造商和零售商銷售的一些商品,就是由烏茲別克童工採摘的棉花製成的,《明鏡》也指責德國的一些大企業仍從這種「現代奴隸貿易」中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