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馬英九總統昨天接受美聯社專訪時指出,一旦解決所有經濟議題,就準備與中國進行政治對話,包括安全議題,但不包括統一,因為台灣民意普遍不支持。他強調,政治對話沒有時間表。
馬英九在專訪中說,西進政策成功舒緩兩岸長年緊張關係,大多著重在貿易和商業關係。在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有必要再就關稅談判、投資保障協定及其他和商業貿易往來相關的協議進行磋商;一旦所有商業經貿議題獲得解決,就能討論政治議題,他將進一步和中國大陸進行政治對話,但他明確表示,無意與中國簽訂有助加速統一的政治協定。
馬英九說,兩岸統一的先決條件,是北京當局要採行民主制度和尊重人權,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可仔細檢視中國對人權是否尊重。他指出,中國出色的經濟發展,並未帶來民主改革,正因有此顧慮,與大陸的政治談判沒有時間表,將會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演變」。
馬英九說,目前每天都有上千名大陸遊客在台灣觀光,所以大陸將飛彈瞄準台灣是「一種不合邏輯的情況」;現今台灣最重要的戰略目標,就是確保大陸領導人根本不想攻打台灣,因為攻打台灣也會損害大陸本身的利益。
馬英九也表示,目前正和美國、日本、新加坡及印尼討論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議題;透過與這些國家的經濟關係,在面對中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威脅之下,必能達到強化台灣安全的目的。
至於馬英九是否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馬英九昨天定調,先經濟後政治,不急著見面。行政院長吳敦義則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需要有適當的時機與因緣,但「目前並沒有適當的時機與因緣」。他強調,馬胡無法在亞太經合會議(APEC)會面,未來我方內部一定要有更堅強、更一致的共識,兩岸也須累積更多的善意,馬胡會的因緣才會更成熟。
有關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可望接班一事,吳敦義表示,他不認識習近平,無法評斷,但可以期待未來中國產生的領導人,一定能延續對等、尊嚴原則進行兩岸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