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我覺得每天都在做好事,非常滿足!」六十二歲的身障者邱垂錦退休後擔任彰化縣復康巴士駕駛,參與許多乘客的生命故事。他曾接送一名三十年未出門的病友到台北探訪姊姊,姊妹見面時相擁而泣,他也忍不住紅了眼眶。
根據去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全台有二十萬六千九百八十三名中度以上肢體障礙者,卻只有四百九十輛復康巴士,平均每四百二十二人才能分配到一輛復康巴士。伊甸基金會指出,康復巴士不夠的問題一直都存在,呼籲政府公布低底盤公車的時間表。
邱垂錦是身障者,二十七歲時被爆裂的砂石檔板砸傷壓斷脊椎,在醫院住一年才出院,「剛開始一直怨天尤人,很難接受一輩子要坐輪椅」,後來在家人的鼓勵下,他重新振作返回職場。
八年前從食品工廠退休後,他改投入復康巴士駕駛工作,還擔任車輛調度主任,坐在輪椅上熟練操作油門及煞車,不只找到事業第二春,還以自身經驗鼓勵身障者不要放棄。
邱垂錦說,復康巴士對身障者是「方便」與「尊嚴」,不需要家人抱著上下車。他曾接送一名嶺東技術學院的學生長達四年,學生畢業後也在醫院找到電腦工程師的工作,讓他感到欣慰。但他也指出,復康巴士的尖峰時段為早上八時到十時,常一位難求,急需政府和民間企業正視這個問題,找出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