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防治B型肝炎最有效的利器,國內推行公費接種B肝疫苗以來,使得年輕一代的B肝帶原率有效降低,然而,還是有些兒童可能成為疫苗保護力的漏網之魚,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B肝策進會台灣分會會長簡榮南表示,兒童帶原者即使病毒量高,但因肝臟很少發炎,因此不會貿然馬上用藥治療,會先追蹤觀察。
簡榮南指出,以台灣B肝的自然病程來看,患者多半是十五歲之後才有發炎症狀,這時用藥較能刺激免疫功能;另一方面,兒童患者可以使用的藥物較有限,只有干擾素跟干安能,其他較新的口服抗病毒藥,並沒有對兒童進行人體試驗,自然也不適用。
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今年在十周年慶生會上,曾發表一篇研究成果,發現母親本身若是B肝帶原且e抗原陽性,也就是體內仍有B肝病毒在繁殖,生出來的嬰兒即使在二十四小時內接種一劑免疫球蛋白、半年內接種三劑公費B型肝炎疫苗,預估仍有一成可能成為B肝帶原者。
該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院兒科教授張美惠提醒,雖然多數孩子能夠得到疫苗保護力,但若本身是帶原者的母親有過高病毒量,疫苗無法杜絕母子垂直感染風險,預估這樣的母親比例約占百分之三。
因此今年九月起,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提供這類B肝帶原且e抗原陽性的母親,其寶寶若是在二○○八年七月一日之後出生且滿一歲,這些寶寶照理都已接種完三劑的B肝疫苗,可免費至內兒科、消化科、感染專科的醫院診所檢測B肝表面抗原與抗體,若寶寶檢測無抗體,免費追加一劑B肝疫苗;一個月後再抽血,若抗體量仍低,再免費補接種第二、三劑。
若不符合此追加疫苗的條件者,但是檢驗卻又發現抗體已不存在時,是否需要自費追加接種B肝疫苗
?簡榮南表示,疫苗產生的抗體濃度,沒受到刺激的情形下的確會隨時間減少,但是醫界上普遍認為抗體記憶仍存在,因此政府目前還沒有全面補接種的計畫。
臨床上,簡榮南最常見到大學生來詢問,因為入學檢查時有這項檢測,會讓看到報告的學生及家長感到惶恐,他指出,一般做法是告知不需補接種,但若當事人非常擔心,自費補接種一劑B肝疫苗也無妨,費用約莫是兩百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