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現年八十五歲的英國劍橋大學名譽教授羅伯特‧愛德華茲(Robert Edwards)因「造福不孕夫婦」,獲得二○一○年諾貝爾醫學獎。
BBC中文網報導,諾貝爾獎基金會四日在聲明中說,愛德華茲致力於發展人工受孕技術,造福了占人口比例達一成的不孕症夫婦,迄今已經有四百萬人因為愛德華茲發展出來的人工受孕程序而誕生,其中許多人透過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下一代。
劍橋大學生理學家愛德華茲和婦科醫生史戴普托(Patrick Steptoe)共同發展了人工受孕的程序,將卵子在體外受精,然後植入母親體內。
愛德華茲從一九五○年代開始投入發展人工受孕的技術。先前科學家發現,兔子的卵子在試管中加入兔子精液之後,能夠成為體外受精卵。
愛德華茲進一步研究發現,人類的卵子周期和兔子的卵子周期全然不同。經過多次試驗,愛德華茲研究清楚了荷爾蒙如何影響卵子的成熟,以及卵子在何時適合用以體外受精。
他也搞清楚了能夠讓精子成功地讓卵子受孕所需的環境。雖然初步的結果似乎相當成功,但是當時英國的醫學研究委員會拒絕資助愛德華茲和史戴普托的計畫。結果是一筆來自私人的捐助,使得研究工作得以繼續。
一九七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全球第一位試管嬰兒露易絲‧布朗(Louise Joy Brown)在英國出世,為治療不孕症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
現年三十二歲的她,二十八歲那年當了母親,她是以自然方式受孕。
露易絲的父母當初求子九年都不成功,即使知道還在實驗階段,仍決定接受愛德華茲和史戴普托(Patrick Steptoe)的試管嬰兒胚胎植入(in vitro fertilisation,IVF)治療,最後生下健康的露易絲。
婚前露易絲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如果她無法自然受孕,會毫不遲疑接受試管嬰兒手術。幸好夫妻倆決定生小孩後,只努力了半年就自然懷孕,她表示自己非常幸運。
露易絲和促成她來到人世的愛德華茲保持聯絡,露易絲結婚時,愛德華茲應邀出席。另一推手史戴普托於一九八八年離世,他曾自豪地說,他們的成就比人類登月還偉大。
IVF雖然至今已造福無數不孕夫婦,但它並非萬靈丹,同時猶存「受精卵是不是生命」的道德爭議。
英國曾有統計顯示,三十五歲以下女性平均受孕成功率為百分之二十九點六、四十至四十二歲僅百分之十。人工受孕成功的比例大約是五比一,和健康的夫妻自然受孕的比例差不多。
科學家曾預測,藉由以皮膚細胞製造精子和卵子的生殖細胞技術發展,未來三十年內,即使百歲女性想生小孩也可以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