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為避免金融危機重現,二十七國央行主管和金融監管官員十二日通過「巴塞爾協議Ⅲ」,這項數十年來最大的國際金管改革案,要求各銀行提高最安全資本準備多出二倍。以德國銀行協會所屬的十大銀行為例,便需新增準備金一千零五十億歐元(逾台幣四兆二千億)。
要求銀行持有更多準備金,將限制其借貸能力;但銀行多數放款一旦成為不良貸款,業者將有更強健的體質撐過打擊,不至重蹈金融危機的覆轍。
提高一級資本
增列緩衝資金
根據協議,銀行一級資本(Tier 1 capital)將提高到百分之六,其中一級核心資本占百分之四點五;本項規定二○一三年一月實施第一階段。另外,新規定要求銀行至二○一六年起,需提撥百分之二點五的緊急準備金,即緩衝資本(capital conservation buffer)。
至於銀行須在局勢惡化時,需提撥零至百分之零點二五的「抗景氣循環準備」,暫不實施。為減輕銀行和金融市場的壓力,銀行將有過渡期,在特定情況下甚至可到二○一九年後再落實,比許多銀行預計時間更慢。
預計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十一月在南韓首爾舉行下次高峰會時,將正式啟動「巴塞爾協議Ⅲ」。
體質較弱銀行
籌資壓力大增
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說:「協議大幅提高全球資本標準,對長期金融穩定和經濟成長將貢獻良多。」財政和銀行監管官員則希望,新規定將促使銀行採取低風險經營策略,保證銀行在面臨金融風暴時有充份的資本準備,無需納稅人出錢紓困,銀行吸收市場震盪的能力也將大幅提升。
英國銀行協會主任希爾斯認為,巴塞爾協議確保全球有一套大家都能接受的政策和措施,但問題在於主管機關能否持續監控並進行再評估。此外,世界最大債券基金公司「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執行長艾里安認為,新規定逐步實施的時程太慢,會讓人質疑提高資本準備規定的效力。
此外,要求銀行持有更多準備金,也意味著獲利將下滑,體質較弱的銀行將承受更大壓力,被迫籌集更多資金;積弱不振的業者除了向政府求援外,幾乎別無選擇。最近幾周,多國銀行已開始運作反對聲浪,並警告這可能會扼殺新萌芽的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