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有100樣 極簡風在美萌芽

 |2010.09.10
1338觀看次
字級

【中央社波特蘭電】近幾年受經濟不景氣的衝擊,美國人開始反思高度消費習慣,出現了倡導以一百種物品過日子的極簡生活主義,希望破除過去被物欲所壓迫、「購物帶來快樂」的迷思,尋找什麼才是內心的真正滿足。儼然是不景氣當中的心靈洗滌運動。

每天食、衣、住、行的必需品,總數加起來不能超過一百樣,對女性來說不太容易,光是衣服、鞋子、首飾、皮包,算起來就已經數量可觀。這樣的極簡生活主義究竟只是虛無縹緲的理論,還是真的能夠落實?

現居波特蘭的網路作家史楚貝(Tammy Strobel,見圖/中央社)把她力行極簡生活主義的過程詳細記錄下來,在網路分享自己由奢入儉的轉變,獲《紐約時報》、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等主流媒體大幅報導,讓她在今夏成為焦點人物。

三十一歲的史楚貝原本在加州大衛斯一家投資顧問公司擔任專案經理,年薪約四萬美元(一百二十七萬),她發現自己卡在一種賺多少就花多少的循環裡,萌發想有所改變的念頭。

三年前,她與正在攻讀生理學博士的丈夫史密斯(Logan Smith)討論重新規畫生活重點與職業生涯,兩人的結論是要過簡單一點的生活,挪出來的時間用來多陪伴家人、朋友,還有當義工。

史楚貝確實遵守極簡生活主義的宗旨,把日常生活必需品縮減到一百樣之內,清出來的東西都捐給慈善機構,包括二十多件搪瓷餐盤組,甚至車子。

史楚貝笑說,車子是最難割捨的,「但有趣的是,現在我並不想念它,有時候我會想說有車真方便,但我並不懷念車貸、保險、保養維修等等。所以我很高興把它處理掉。」

今年初,史楚貝與先生從加州搬到全美腳踏車專用道規畫最完善的波特蘭。他們原本擁有兩台車,住在有兩個房間的大公寓,現在則有兩台腳踏車,住在約十二點三坪的一房小公寓。客廳裡沒電視,只有一張沙發,一張木桌以及兩張單人椅,婚紗照是僅有的裝飾。

打開廚房碗櫃,只有兩個杯子、四個盤子,還有一些基本料理工具。她的衣櫃裡,所有衣物加起來大概只有二十五件,鞋子有三雙。她說,這些衣物都是品質極佳、而且非常喜愛的品牌,所以都很耐穿,也很愛穿。

她目前在家從事網頁設計與自由撰稿,小餐桌就是辦公桌,年薪雖然只有過去的六成,卻完全沒有負債或貸款壓力。

史密斯說,因為沒有車子,腳踏車在生活中變得非常重要,他們的腳踏車來自台灣,是他們最實用的物品之一。他說,現在買東西的重點在於高品質,「如果買一些無法使用很久的東西,長久下來反而花更多錢。」

《紐約時報》八月初刊登史楚貝專訪,獲得讀者熱烈回響,不少網友覺得她「很酷」,也想學她這樣過日子。史楚貝說,現在的生活讓她很快樂,未來應該會繼續維持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