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在專訪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時,他語出驚人的承認對伊朗確實有攻打計畫。這是在二○○三年伊朗擁核問題成為焦點後,美國首度放棄曖昧態度,做出明確的威嚇宣示。伊朗方面的回應也相當強硬,不僅揚言做好反擊準備,伊朗總統更呼籲歐巴馬在媒體前坐下來,針對國際紛爭議題兩人面對面辯論。
多年來美國推動過四輪對伊制裁,都沒能讓伊朗放棄核發展計畫。長期談判沒有成果,且外交手段都已使盡之後,如果對德黑蘭的經濟制裁也顯得力不從心時,美國對伊朗實施軍事制裁自然是最後途徑。然而,在考慮阿拉伯國家反應,以及歐洲盟邦的立場時,出兵卻是美國最不能為之徑!
美國此次公然表態,威懾意義其實遠大於實質意義。美國此刻如果選擇開戰,將對國內待起的經濟造成衝擊,而敵對的軍隊實力不僅勝過阿富汗及伊拉克,伊朗人的團結愛國意志更是不可小覷。阿拉伯鄰國對伊朗的報復能力也有相當忌憚,如果美國利用鄰國基地設備攻擊伊朗,種下的惡果將很難善了。
從這項宣示的作為與時機點,或可解讀出三項資訊:九月份的核問題六方談判已然成局,美國為此先撂狠話壯大聲勢;美國表態安撫受到伊朗威脅的以色列,同時也透露出美國對於伊朗核問題未解的焦急心態。若要讓伊朗在美國無所作為時仍不敢任意作為,藉由媒體放話的方式可能是成本最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