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Google推出最新Android 2.2版作業系統FroYo,不但運算速度快五倍,還能讓手機變成無線熱點供其他裝置行動上網,而Google選定的時機頗耐人尋味,因為一周前蘋果才剛推出最新款iPhone 4,與蘋果較勁的意味濃厚,但Google執行長史密特(Eric Schmidt)刻意淡化與蘋果的競爭,強調Google採用與蘋果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和策略。
標榜開放 不和蘋果硬碰硬
史密特說:「我們並不打算打擊蘋果,這是我們一貫的營運方式。我們試著做與蘋果不同的事,而好消息是,蘋果讓這件事變得容易。」
史密特解釋,蘋果和Google的商業模式完全迥異,他說:「Google採取完全開放的模式,基本上任何人都能免費取得軟體,隨意調整、加入任何應用程式,或加入任何硬體。蘋果則恰恰相反。」
施密特在科技業打滾三十年、自二○○一年起擔任Google執行長至今,早就歷練得精明幹練,對於任何不同意的字眼會馬上提出更正,例如被問到如何控制(control)像Google這樣的大公司時,史密特回答:「『控制』在Google沒有那麼強烈的意涵」。在回答Google如何回應(react)蘋果推出的iPad時,他堅定地說:「我們不回應。」
科技章魚 觸角無遠弗屆
雖然Google看來就像隻揮舞著爪子的科技章魚,意圖把觸角伸到各個領域,但史密特對Google的想法非常簡單,「你可這樣看待Google:利用任何我們想得出來的方法,試圖在任何裝置上組織世界上的資訊」。
史密特舉Android為例說:「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談論手機,如今終有斬獲。我們的目的是想瞭解這個策略能否運作,也就是開放性的平台和網路平台。」
史密特說,三到五年內世人將透過動態裝置消費幾乎所有網路上的資訊,這類裝置的特色是能知悉使用者的身分、人在何處,能夠播放影像,還有記憶。
史密特所描述的未來或許有些抽象,但若回想該公司近年來的進展就容易理解。Google曾買下線上影音平台Youtube、推出Google文件、大幅強化地圖功能,並分別推出Android和Chrome OS,跨足手機和個人電腦的作業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