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幼時家貧,三歲從魚池被送到埔里當養女的陳綢,三十九歲罹大腸癌,病癒後,號召義工出錢出力,回饋社會。如今已八十歲的她,要為爹不疼、娘不愛、老師管不了的少年囝仔蓋一個溫暖的家園—「陳綢少年家園」。由於需一點四億元的經費,即使她義賣粿粽籌錢,目前仍有三千萬元財務缺口,陳綢阿嬤說,募款雖然辛苦,不過她深信「善念多大,力量就多大
!」
陳綢一生的付出,不亞於台東賣菜阿嬤陳樹菊。她三十九歲罹患大腸癌,癌細胞四處蔓延,迄今已做了兩百多次化療。陳綢在罹癌養病時向菩薩祈求,發願終生茹素行善,病情竟奇蹟似受到控制,她認為既然大難不死,就是菩薩要她為社會做更多善事,加上那時候白曉燕撕票事件發生不久,陳綢不忍擔任基層員警的孫子,隨時有遭逢亂槍的命運,從此踏入輔導行為偏差青少年的行列,堅持「阮帶一個囝仔走正途,卡贏帶出三個大學生」。
「要把尊重孩子擺第一」,三年來,陳綢阿嬤輔導一百多位法院或社會局轉介的「非行少年」,由於陳綢阿嬤曾走過孩子夭折的痛苦,因此把這些少年當「金孫」來疼,而且二十四小時與他們生活在一起,以身作則,並找人教他們一技之長。這些非行少年在輔導期滿後,都能重新投入社會職場或繼續完成學業,陳綢也因此應邀到台灣大學等大學演講。
陳綢創辦「良顯堂社會福利基金會」後,以基金會名義捐助南投家扶一千三百多萬元興建兒童館及家扶學園,更籌募四千五百萬元興建陳綢兒童及少年服務中心,提供埔里弱勢孩子成長學習的空間。但她認為這樣還不夠,因此又捐出零點七公頃土地,再籌設一處可容納九十六名少年的「陳綢少年家園」。去年九月動土,預計今年底完工,但目前經費仍缺三千多萬元,急需社會資源的協助。
陳綢阿嬤的善願,獲得晶華酒店的熱情回響,將於八月十三日晚上席開五十桌舉辦義賣餐會,餐券每張義賣三千元,預計販售五百張,同時義賣募款,目前已有一位善心人士出價一百萬元買下陳綢的手印,因為陳綢那雙包過無數粿粽的手,是「台灣之愛」的最佳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