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文摘最近進行全球禮貌大調查,台北在調查的三十五個國家及地區城市中位居第二十八名,和印尼的雅加達並列倒數第八,紐約則被列為全球最有禮貌的城市。這項調查的三項指標見仁見智,平均樣本數也太少,但仍值得警惕。
資深外交官陸以正住過其中三十一國,派駐紐約十六年,去過最講究的地方,在地鐵從未有人讓位,對紐約榮膺榜首不以為然。在台北則聽過最多「謝謝」,熱情好客也讓許多外國人印象深刻,他認為若要說台北人沒禮貌,有欠公道。
東西方對禮儀的看法不一致,係因文化差異與民族性造成,我國在孔孟禮教之下,偏重生活規範、講究嚴謹規範,舉止彬彬有禮,即使競爭,其爭也君子,比較不善表達熱情,也不像西方人的活潑體貼。
專家眼中的禮儀包括:友善的態度、體貼的行為;優雅合宜的行為舉止;在正式集會或典禮中的嫻熟表現。要靠訓練學習養成習慣,且應發自內心的誠意。
台灣國際聯青社五年來推動「台灣好禮運動」,已有四萬多名國中、小學生宣誓加入,天天多說「您好、敬請、謝謝、對不起」;時時實踐「禮讓、排隊、輕聲、微笑」;從小學習,自然而然養成有禮貌的新國民。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束帶立朝者倘若不清廉、不知恥,必讓百姓受苦。民眾失禮喪義,則會腐蝕國本。建立新文明台灣,人人有責。